另一邊,孟觀在與劉羨商議的同一時刻,叛軍的斥候也趕回了武功,向齊萬年通報晉軍抵達的最新訊息。
這是齊萬年一貫的策略,他一向關注情報在會戰中起到的作用,只有精確地知道敵人的動態,所處的位置,才能揣測出對方的意圖,進一步做出針對性的佈置,這算是他常勝的一點心得。因此,自從孟觀大軍開過潼關,叛軍的斥候立即就開始尾隨觀察,並且得到了相當的情報。
“晉軍的援軍只有兩三萬人?”
在得到了斥候肯定的回答後,齊萬年頗感詫異。
雖然去年泥陽之戰遇挫,自己損失不小,但縱觀全年的會戰,關中晉軍損失的更多。按照齊萬年的想法,晉朝應該會派出至少五萬大軍來援,非如此沒有優勢。故而在去年休整以來,他一直都是按照大軍對壘的模式來準備戰爭。
泥陽之戰給了齊萬年相當的靈感。既然自己攻不破這樣的堅城,那如果將攻城難題反拋給晉軍,又將如何呢?等到晉軍損失巨大,進退維谷的時候,己方再進行反擊,不也是一場大勝嗎?
齊萬年抱著這樣的想法,在這一年的記憶裡,將武功城層層改造,按照自己的記憶,幾乎是全然復刻了一座泥陽城。他在城內只保留了萬人的隊伍,其餘軍隊,都散落到所轄各地就食。如此一來,既可以節省糧食,又可以引誘晉軍來攻,可謂是一舉兩得。
可現在的情況是,晉軍所派的援軍數量,竟未到他預料的一半,這不禁令齊萬年狐疑起來。
斥候向他強調道:“陛下,這次晉人派來的軍隊雖不多,可氣勢非比尋常,無論是甲冑,兵器,還是馬匹,其精良程度,我等聞所未聞,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強敵,請陛下不要掉以輕心。”
齊萬年聞言,面色隨即變得嚴肅,他對斥候微微頷首,肯定道:“我明白了。”
“看來晉人換了個思路,我原本以為,他們還是打著人多勢眾,速戰速決的主意。現在看來,他們是打算拖延時日了。”
此時齊貴、多蘭剎、沮渠莫康等部下就在一旁,有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問道:“陛下,這是何解?”
齊萬年閉上眼睛,一面思考對策,一面解釋道:
“這剛好有一件舊事可以比喻,當年司馬懿率精兵遠征遼東,與公孫淵對峙,麾下諸將主動請戰,卻為司馬懿所阻止。”
“有人對司馬懿疑問道:‘之前元帥您攻打上庸,兵分八路,晝夜猛攻,苦戰半月就屠拔堅城,平定孟達。為什麼這次遠道而來,反而行動遲緩呢?這是什麼道理?’”
“司馬懿回答說:‘當年孟達兵少而坐擁一年存糧,我軍兵士為孟達四倍,糧食卻只夠一月。以一月之糧應對一年之糧,怎麼能不猛攻呢?何況士卒是孟達的四倍有餘,即使傷亡過半,也是可以承受的。反觀這次攻打遼東,敵兵多我軍少,敵糧少我糧多,又遇大雨,想速戰也不可能。不憂賊攻,但恐賊走。所以不如等敵方糧草耗盡,一舉克敵!’”
“去年饑荒,我軍動員各部壯丁近二十萬,消耗糧草眾多。今年不得不忍難待時,好讓族人有所積蓄。若是再開戰端,糧秣消耗,又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顯然,這位新來的晉人元帥,是想要效仿司馬懿之故智。以少量精兵牽制我軍,等我軍糧秣消耗殆盡,不能再枯守營壘的時候,他再乘勢追擊。不得不說,這個想法,還是蠻精明的。”
齊萬年這一番分析下來,既符合事實,又有前例參考。旁聽的眾人全都心悅誠服,但心中又難免升起對晉人策略的恐懼,他們說道:“確實如此,那陛下有什麼辦法應對呢?”
齊萬年徐徐睜開雙眼,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以不容質疑的語氣說道:“不論對方有何意圖,我有堅城在此,只需區區數千人,就能令他無可奈何。更何況,我等還可以退回秦州,在半道設伏,莫非他還能不追不成?不過眼下敵軍尚未到來,還要根據對方的下一步動作,再來制定戰術。”
這些話其實並非是齊萬年的真心話。但他知道,身為首領,是絕對不能在部眾面前露怯的,即使處於悲觀的局面,也要給屬下樂觀的假象,非如此不能服眾。所以說出來的事實,往往和真正的事實相差甚遠。
若孟觀當真是按照這個計劃來執行的話,齊萬年自知之前的準備都作廢了。對方根本不打算攻城,那城池造得再堅固又有何用呢?他不禁想起劉羨對孟觀的評價,心知這真是一個棘手的對手,想要取勝絕非易事。
可該用何等戰術去取勝呢?齊萬年之所以不在堂上議論,就是因為心中無底。他心知肚明,就目前看來,自己過去慣用的種種誘騙戰術,在孟觀面前應當是無效的,不能對此抱有僥倖。
那想要克敵制勝,就不能再按照過去的思路來計劃,而應該採用更加大膽、更加天馬行空的計劃,來避免陷入空耗糧草的窘境。而到底該怎麼做,齊萬年毫無頭緒。
好在就從目前敵人的動向來看,己方尚有時間來做相應的調整。
齊萬年確實不是凡人,在五六日的時間內,他苦思冥想,竟然真的又掏出來一個新策略:
既然對方想要看自己坐耗糧草,那自己何不分兵出去,因糧於敵呢?
雖然關中幾乎已成白地,全賴關東支援,但河東之地仍然門戶大開。何不分出數萬人,渡過大河,兵進河東,直接在河東、平陽等地搶掠糧草,這樣既解決了糧草問題,同時又會給晉朝製造更多的難民,形成巨大的軍事壓力。
若晉軍不回援,這一路人馬便繼續推進,從河東進入上黨,繼而威逼河內,同時煽動幷州的胡人造反,到那時,兵鋒距離洛陽僅有百餘里,莫非洛陽朝廷坐得住?如此就成了圍魏救趙故事,哪怕孟觀事先打算得再好,在皇帝的指令下,無非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被迫猛攻己方的堅城營壘,要麼回師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