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庭漢裔> 第五十三章 遭遇戰(4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三章 遭遇戰(4k) (1 / 3)

在越過汾陰後,原本就陰沉的天氣愈發沉悶了。

劉羨派人到汾陰城裡通報訊息,希望在自己前探的時候,汾陰縣能稍稍幫助夏陽,承擔維護渡口西岸秩序的責任。畢竟他把縣裡所有的縣卒都帶了出來,夏陽那邊只靠縣吏來維持安穩,幾乎是不可能的。

汾陰令的回覆是同意,那劉羨最後一絲後顧之憂也沒有了,他們沿著汾水一路向東。

雖說河東也是著名的平原富庶之地,但在汾水左右,依然有典型的關中地形特徵。那就是時不時可以看見如龜殼般隆起的大山塬。山塬上亦是平坦可耕種的良田,但卻相互割裂,互不統屬,就像切成一塊塊然後散亂在地上的碎布一樣,讓人眼花繚亂。而汾水河谷夾在這些山塬中間,窄處六七里,寬處十餘里,加上漕運之利,就成了天然的運輸通道。

而劉羨率著騎隊奔跑在這河谷大道上,看到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

越往東走,可以看到的難民越多,一開始還只是三五成群,但走過十里,看到的就成了十餘人結隊迤邐,再走二十里,就變成連綿不絕的人潮了。

人潮中的情形比劉羨想象得更壞,成群結隊逃難的人還好,他們至少都帶了些基本的吃穿用度,還有些人有車馬。但在人潮的難民們,多半是散著出來的,老弱婦孺不在少數,根本是隨大流被裹挾著走,但其實手中卻是空落落。看得出來,有些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吃飯了,身上的衣衫也被扯爛了。

就是有少部分人趕著牛帶著米麵,此時也根本不敢停下來生火,害怕一停下來,就會有無數雙餓得透出苦水的眼睛亮起來,對著他們搶奪。事實上,也可以從路邊一些人的哭喊聲中推斷出,已經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而看到劉羨率著軍隊從旁邊經過,這些難民們頓時像看到救星一般,如浪潮般迅速圍了上來,一邊圍一邊喊:

“大人,救命吶!大人!”

難民的聲音就像是密密麻麻飛過來的箭矢,順著風擊穿了劉羨的心防。可劉羨身上只帶有五日的乾糧,哪有什麼救濟賑災的能力呢?他硬起心腸,令部下們加快速度,把難民們驅趕開,只是說:“再堅持堅持,到河西就有接濟了。”

在難民們失望和仇恨的眼神中,劉羨有些如鯁在喉,但他沒有多說什麼,而是把騎行的速度略微降下,往山塬腳下開去,如此與難民們的隊伍稍稍錯開。

而後他問一旁的張固說:“阿田,你有沒有感覺到什麼不對?”

張固茫然地搖搖頭,這讓劉羨有些失望,他準備轉首去問李盛,不料薛興先說道:“我也覺得有些不對。”

“哦?季達怎麼看?”

薛興說:“臨汾失陷到現在,也不過就是五天時間,臨汾距離汾陰足足有兩百里。如果是正常的速度,今天應該只是有少量難民趕到罷了,但我們這一路走過來,遇到的恐怕有五六萬人了,這難道是自發能夠形成的人潮嗎?”

李盛聞言,也立刻贊同道:“我也這麼想,看來應該是亂軍在有意識地驅逐難民。”

張固有些疑惑,問道:“那他們意圖何在呢?”

劉羨回答道:“很簡單,用難民拖垮我們在渡口的秩序,到時候他們可驅趕難民,以難民為盾牌,搶佔渡口,我們要麼連著難民一起拒之對岸,要麼就只能放棄渡口,讓他們過河。”

這句話一說出來,頓時在騎隊中引起了不小的緊張。畢竟這也就意味著,可能不久後就會遭遇匈奴人,而且不知道有多少數量。他們並沒有與之交手的經驗,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些不安的。

更為糟糕的是,雨終於開始下了。本來以為要來的是一場大暴雨,沒想到來的是一場碎雨。不到半日的時間,道路就變得泥濘不堪,行軍的速度大大降低。劉羨本來想的是行軍一百里,但今天看來,頂多也就走八十里。而且也不知道會在何時遇到匈奴人,這樣思考下來,劉羨做了一個決定。

他對薛興和李盛說:“季達,賓碩,如今這個情況,趕路是趕不上了,你們兩人不妨領四百騎到旁邊的山上,我們在山下,如此一來,無論遇到什麼人,也好相互照應。”

“等再走一個時辰,我們就找個野外的鄉亭,在那裡過夜休息。”

就這樣,原本就不多的騎隊分為兩部,大家帶著斗笠和蓑衣,在淋淋的雨聲中繼續往東走。劉羨邊走邊打量地形,他們現在在汾水的南岸,距離山林大概有數百步,泥土非常溼潤,馬蹄在上面會留下清晰的蹄印,對岸仍然可以看到那些毫無精氣,形容衰敗的難民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