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庭漢裔> 第六十七章 衛瓘拒絕和平(4k,盟主加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七章 衛瓘拒絕和平(4k,盟主加更) (1 / 3)

元康元年,夏五月,庚午。劉羨正式拜謁太保府。

這個時間,距離劉羨上次勸說司馬瑋,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一個月,而洛陽的緊張氣氛,一直有增無減。就在上個月,洛陽就接連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太后被廢,作為前太傅楊駿的女兒,在三楊徹底被清算後,太后自然也不能倖免。當今天子天性仁厚,本欲特赦太后及太后之母龐氏,可董猛唆使門下省駁回說:

“皇太后陰漸奸謀,圖危社稷,飛箭系書,要募將士,同惡相濟,自絕於天。魯侯絕文姜,《春秋》所許,蓋以奉順祖宗,任至公於天下。陛下雖懷無已之情,臣下不敢奉詔。”

這說的是政變當夜,太后心繫太傅,卻因戒嚴不得出宮,只好在宮內題帛為書曰:“救太傅者有賞。”,而後射出宮外。可惜,這並未救得楊駿性命,反而白白讓自己落了口實。如今被門下省提出來,竟然能夠堂而皇之地駁回皇帝的詔令。

等天子把此事放到朝堂上討論,政治的殘酷顯露無疑,雖然有不少人同情,但沒有人會去保護一個沒有外戚支援的太后。當日就下了結論:廢太后為庶人,殺楊駿妻龐氏。

而後禁衛到太后宮內,要強行拖走龐氏。太后一個瘦弱女子,試圖攔住禁衛,抱著母親不讓她離開,結果也不過是徒勞。侍衛一把將太后推翻在地,然後就把龐氏拉出宮外,只留太后一人披頭散髮地委坐在地,如孩子般嚎啕大哭。而後太后就一路跪爬到賈后寢宮,一路爬一路哭,再三向賈后叩首求情,以致於血流滿面,其場面之悽愴,見者無不動容落淚。

但也就僅限於此了,當夜,賈后就把廢太后遷至金墉城內,這是金墉城建立以來的第一個貴客,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個。

第二件事,就是東安王、尚書右僕射司馬繇被貶。

作為平定楊駿之亂的功臣,司馬繇不僅由東安公升爵為郡王,更重要的是,他能進入尚書省內,擔任尚書右僕射,直接參與國家軍政決策,可謂是志得意滿。

但在入省以後,司馬繇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身為太宰的汝南王司馬亮總攬朝政,諸事皆不與自己商議,便由太宰府直接透過,他這個尚書右僕射,尚書省的二把手,平日裡竟毫無實權,形同虛設。

這令他大為不滿,想與司馬亮分說一番,卻連面都沒有見到,就被回絕說:“非常時期,望東安王以大局為重。”

司馬繇頓時氣得七竅生煙,在私下裡和幾個兄弟聚會時抱怨說:“太宰寸功未立,卻專權如此,我早晚替朝廷討伐之!”

不料他的三兄,也就是東武公司馬澹,嫉妒司馬繇平步青雲,連夜將這件事密告給了汝南王司馬亮,並且作為人證,指控司馬繇有不道擅權之言。

此事一經爆出後,朝野大為譁然,司馬亮即刻處理,免去司馬繇一切官職,將這位倒楊事變中名列第二的功臣,直接貶斥到遙遠苦寒的帶方(今平壤)之地去了。

此時,距離楊駿身死僅僅過去了兩個月。

楊駿完了,支援楊駿的完了,反對楊駿的也完了,朝野人心惶惶,也不知道倒楊到底倒了個什麼出來。

而劉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了太保衛瓘的回覆,來與他會面的。

其實在和司馬瑋見面之後,劉羨就已經向衛瓘投遞過名牒,想與他預約一個時間進行談判。不料衛瓘以公務繁忙為由,竟給他發了個門號。

原來太保衛瓘在隨司馬亮上臺後,位高權重,幾乎每天都要處理上百件政務。而為了方便對下級官員的接見,特意設立了門號制度。

若有人要拜見衛瓘,必須根據門號來順序來排隊,排到了,才能和衛瓘談上一小會兒。

劉羨就是這樣,領了門號,然後一排就排了近一個月。

說實話,以劉羨的身份,哪怕不用楚王支援,只是亮出太子左衛率的印綬,也理應是不用牌號就能輕易面見衛瓘的。但卻被他如此刁難,足可見衛瓘對司馬瑋的敵意。

司馬瑋一度派人來詢問劉羨,是否要取消這次見面,但劉羨還是堅持著沒有取消。

如果沒有這次會面,洛陽的政局恐怕便是死局了。

劉羨細細分析過目前的形勢,根據之前的經歷來看,司馬亮不敢與楊駿硬碰,而選擇落荒而逃,他應該是沒有那麼大權欲的。

如今他敢這麼有恃無恐地把控朝政,無非就是有了賈后的支援,以為鬥起來十拿九穩。

但賈后到底不過是拿司馬亮做刀,專門來壓制司馬瑋罷了。先不說司馬瑋會不會輸,哪怕司馬瑋一黨倒了,那鬥倒了倒楊元勳的司馬亮一黨,下場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恐怕又是一次過河拆橋,慘淡收場,然後形成司馬亮和司馬瑋雙輸,賈后一家獨大的局面。

可反過來說,如果司馬瑋和司馬亮聯合起來,先鬥倒賈后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