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庭漢裔> 第十八章 慶功(4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慶功(4k) (1 / 3)

李矩一箭命中杜幹後,梁山寨上全營啞然,劉羨趁此良機,率先持劍衝殺進去。後面的縣卒見縣君都衝鋒在前,更是不敢怠慢,一股腦蜂擁而上。

梁山賊雖然爭勇好鬥,又佔據了地利,但是在喪失了首領的情況下,一時軍心大亂。有的人想鬥,有的人想降,有的人想跑,結果是一盤散沙,一衝就垮。

結果就是,在付出了十七人輕傷、五人重傷、一人死亡的輕微代價下,劉羨成功攻克了梁山寨。俘獲馬賊九十七人,殺賊二十六人。繳獲麥六百石,粟一千石,金一百,木弓兩百把,環首刀一百一十四把,馬七十九匹,錦繡二十匹,獸皮三百餘卷。甚至還有一些諸如黃精、當歸之類的山中藥材,多得難以計數……

如此一來,夏陽縣的最後一夥馬賊,也被劉羨正式剿滅了。

當縣卒們拉著繳獲,牽著俘虜,趾高氣揚地回到縣城內,還在城郊的縣民們都紛紛湧到街道上觀看。

他們一面對著縣卒們歡呼,一面又對馬賊們投擲打罵,不管是悲傷的情緒還是歡快的情緒,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因為他們明白,從今天開始,生活已經截然不同了。不只是過去的困難全部翻篇,而且他們對未來的生活也充滿了自信,因為他們有一位言而有信的縣君。

能夠在三月內成功完成諾言,劉羨對此也倍感欣慰。

其實他也沒有必定獲勝的把握,只是面對夏陽縣的這種沉痾,又要時刻提防賈氏的陰影,他必須快刀斬亂麻,將縣內的不穩定因素快速解決。若不成功的話,對他來說,也不過是斬首和凌遲的區別,遲早都逃不掉的。

眼下,劉羨或撫或打,或勸或詐,總算是初步將夏陽縣的局勢控制住了,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為傳達心中的這份喜悅,在回府之後,他當即下令,將繳獲的糧食拿出一百石來,就在縣城裡辦一次大宴會,招待全縣的所有百姓。畢竟再怎麼說,現在的夏陽縣也就兩千人左右,在人越少的時候,就越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團結人心。

說是大宴會,其實也就是蒸了很多粗麵做的饅頭炊餅。每人最少能分得三個,然後有能看到蛋花和肉沫的醃肉湯,還有不限量供應的菘菜(中古白菜)。

放在洛陽,這樣的飯食算得上窮酸,但在邊疆,不僅能吃飽,還能吃上肉,就足以讓百姓們露出笑容,暢想未來了。

故而在瀕臨夜晚的宴會上,百姓們乘興而娛,繼而表演起傳統的樂舞來。幾名夏陽少女圍繞著火光,踏鼓而舞,又有幾名老人和著鼓聲,高聲唱著一首漢樂府,歌聲喜悅又悲涼,彷彿是故友相逢,又像是窮途之哭。

其辭曰: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

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離別,恩情日以新。

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罇酒,欲以贈遠人。

願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這首詩傳說是蘇武在北海時寫下的,他被匈奴扣押,牧羊於北海,十九年不得歸故鄉,傳聞這首詩,是他在草原上偶遇一名漢人,又是悲慼又是喜悅,繼而寫下的樂府詩歌。

即使時光已經相隔三百多年,可如今聽來,依然讓人動容流淚。

李矩聞此歌聲,不禁感嘆道:“嗨,劉縣君,這是鄉親們在表示對你的感謝啊!”

“蘇武寫這首詩,是因為在北海相逢了一位國人,即使素不相識,也當做骨肉血親,希望自己能與他長久作伴。現在鄉親們唱起這首歌,正是感念您的恩德,希望您也能長久地待在夏陽縣啊!”

他們一行人的席案就在宴會正中間,縣吏們圍繞劉羨坐成幾列,飲食與普通百姓沒有什麼區別,也就是多一碟醬萊菔,一壺酪漿而已。

劉羨側耳聆聽了一會兒,對李矩緩緩搖首,笑道:“世回,鄉親們不是在感念我,他們只是在許願,希望告別以前的苦楚,令以後的生活能夠一帆風順。”

“縣君何必自謙呢?夏陽衰落十餘載,至今方有振作,這不就是您的功勞嗎?”

“那也只是今天的功勞。”劉羨喝了口酪漿,對李矩談著自己為官的理解,“百姓看待官府,其實是一天一個看法,你今天做好了,他會誇,明天做壞了,他就會罵。他可以既說你好話,也說你壞話,這並不衝突。”

“如果我因為今天的事情做得順利,以為以後可以高枕無憂了,然後靠在功勞簿上領俸祿,什麼都不幹,那鄉親們就會巴不得我早點滾,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只有想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明白,他們剛剛其實是在許願,不是在感念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