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庭漢裔> 第十二章 燕雀(4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二章 燕雀(4k) (1 / 3)

與此同時,上莊董氏的塢堡中,董崇也等到了長子董衡的回報。

“你是說,我們這位新縣君,是安樂公世子,劉玄德曾孫?還是朝廷數年一出的灼然二品?”

他頗感不可思議,起身在原地轉了幾個圈子後,問道:“當真嗎?他們家不是二王三恪嗎?不在洛陽裡供著,怎麼會來到我們這?”

董衡也頗有些忐忑,雖然走了一路,他對這個訊息仍感到震驚,諾諾回應道:“稟大人,王督郵確實是這麼說的。”

在洛陽人看來,作為二王三恪之一,安樂公府不過是一個光鮮的幌子,一個供起來的吉祥物。雖說既象徵著帝國建立的豐功偉績,也象徵著道統與法統的傳承,但到底沒有任何權力,也就沒有人去尊重。

畢竟洛陽光鮮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以致於人們喪失了對光鮮的敏感,對歷史的敬畏,乃至對傳說的嚮往。

更何況,劉備之後的安樂公府與劉協之後的山陽公府,到底哪個才是真正代表漢統的二王三恪,這也是一筆糊塗賬,就更沒有人會去尊重安樂公了。

可那僅僅是在洛陽,在帝國權力最強大的地方。二王三恪之所以稱為二王三恪,是因為離開了洛陽,在天下大部分人的心裡,這些名字就是傳奇與神靈的代名詞。無論是誰,都是在聽著這片土地的歷史長大的,哪怕你和這些名字之間毫無血緣,但只要親眼見到他們的後人,總會產生一種離奇的感覺,就好像夢想化身為現實,傳奇成為了確切。

現在董崇就產生了這種感覺,他追問董衡道:“王督郵有沒有說清楚,朝廷為何會派他到這裡?”

董衡小心翼翼地回答道:“王督郵也不是很清楚,郡府裡只說,好像是參與到前段日子的黨爭裡,得罪了皇后,才被貶到這裡的。”

“得罪了皇后?”董崇聞言更是駭然。這一年來,朝廷內部政鬥嚴重,即使是在邊疆,大家也有所耳聞。但只要不影響自己的生活,那也不過是一個遙遠的故事罷了。可董崇卻萬萬沒想到,遙遠的風波竟然會波及到夏陽,這令他倍感不安,也更加不敢輕視劉羨。

面對這樣的人物,董崇只覺得頭疼萬分,問道:“督郵有沒有什麼囑咐?”

“囑咐?”

“新縣君既然是這樣的人物,我們這些底下的人,哪裡能自作主張?上面的一滴水,落到地方上,就是一場雷雨。督郵有沒有透底,郡府是什麼態度?徵西軍司又是什麼態度?”

“啊,王督郵說,眼下朝廷黨爭剛剛結束,很多人事變動尚未穩定,據說是咱們郡的太守也要換了,他也拿不準主意,所以讓我們先觀望一段時間,到明年再說。”

“這樣……”聽到這個說法,董崇良久無言,等長子退下後,他點燃火盆,而後坐在火盆前冥思。

王督郵的建議是非常正常的,作為地方上一個縣的鄉望,其實就是一條供人隨意拿捏的小魚。在拿不準中央動向的時候,蟄伏與等待就是最正確的選擇。妄動與試探,反而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這是幾千年來中國人一再驗證的智慧,活著就是一切,一切為了活著。想當年吳起、商鞅變法,不可謂不是雷霆暴雨,改天換地,但是隻要熬到他死,立刻就是清算與反攻。扶蘇坦然受死,那大秦不就頃刻間覆滅了嗎?

目前劉羨在縣裡的舉動,雖然過激。但說白了,也就是免去了家裡的幾個官職,少從縣裡領一些錢糧。雖然確實造成了損失,卻也沒到不可接受的地步。

但劉羨接下來的規劃,卻是董崇所無法接受的。劉羨號稱要剿滅縣內的所有馬賊,而董氏和南面的呼延昌卻是有交情的。

十四年前,董崇還未滿三十的時候,他擔任縣令的主簿,到河東去採買紙張,結果撞上了從平陽落難過來的呼延昌。當時的呼延昌,不過是一個只有十來人隊伍的小馬賊,他看上了董崇攜帶的錢財,便欲殺而取之。

而在此危難關頭,董崇靈機一動,發揮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才智,就是說服呼延昌與他合作。

董崇勸呼延昌從長遠打算,來夏陽境內做馬賊,自己則暗地裡透露訊息,給予錢財支援,所得的財物五五分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