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八年(公元287年)正月,年滿十五歲的劉羨正式元服。
對於當時計程車人來說,元服禮大概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禮儀。因為這意味著一個人的成年,戴上了冠冕,從此就要獨立自尊,要頂天立地、從頭開始地做人。所謂華夏衣冠,衣冠不可分離,缺一不可為士。古人云,君子死,冠不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世子元服,安樂公府對這件事自然是極為重視。
劉瑤到周遭鄰里都登門拜訪了一通,不管是廣武侯府還是歸命侯府,都邀請他們來觀禮,陳壽也是動用人脈,把還在京中活動的幾名好友都拉了過來,再加上新上任的洛陽令滿奮(滿寵之孫),國子祭酒嵇紹(嵇康之子),總算讓這次元服禮不至於太過寒酸。
元服的過程很傳統,就是在家廟祠堂之前,立起列祖列宗的牌位。而後賓客入內,主人祭祀,然後對元服的少年進行三次加冠。
第一次加冠是加淄布冠,表示冠者自食其力,可參政知政;
第二次加冠是加皮弁,表示冠者粗通勇武,可保境安民;
第三次加冠是加爵弁,表示冠者深諳禮節,可祭祀祖先。
主持加冠的當然是陳壽,作為老師,他對這次元服禮極為重視,不僅穿上了多年不用的朱衣朝服,還在前夜對劉羨再三叮囑:“不要怯,也不要驕,君子元服,重在中庸……”
但當劉羨拜倒在他身前,垂首等待自己加冠的時候,陳壽卻發現自己的手微微顫抖,有些怯,也有些急……
好在他很快掩飾住了,極其欣慰地為劉羨繫好了冠帶,然後自豪地看著弟子站起來,向來賓們展示自己的儀態。
來賓們頓時響起一陣讚歎聲。
“公子儀表堂堂,一表人才,國家又添了一位棟樑啊!”尚書郎王崇笑道。
“若是世叔(阮咸)能得見今日,也不知該有多高興。”國子祭酒嵇紹也是和聲細語。
“怪不得鄄城公急著招為女婿,如果是我,也急不可耐啊!”洛陽令滿奮摸著肥胖的下巴,圓潤的面孔顯得極為喜慶。
“……”
這些人的讚美或許只是出於禮貌,但熱鬧歡喜的氛圍是不假的。即使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在這種熱鬧的氛圍中,也難免會為生命茁壯成長的奇蹟而感動。
而劉羨在這次元服禮中,也收穫了感動。如今十五歲的他,身高七尺有餘,面目沉靜,雙眉如刀,不含一絲稚氣,確實當得起賓客們的誇讚。
而在旁人的祝福中,他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自己漫長的童年終於過去了,接下來,他就是一個獨立的人,要開始為自己的命運做主張了。
懷著這樣的心情,在隨後的宴席上,劉羨向來賓們一一致謝回禮,但在廣武侯張華面前倒酒時,張華突然問道:
“懷衝將在何時成親?”
劉羨一愣,看著張華調笑的神情,他如實答道:“在二月初二。”
“可惜,那時我有事不能參加”張華便舉杯笑道,“就在這提前恭賀懷衝大喜了。”
“豈敢豈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