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庭漢裔> 第四十三章 治國之學(4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三章 治國之學(4k) (1 / 3)

隨著談話到了最後,兩個老人終於達成了一個共識。

李密說:“這樣吧,我們各退一步。”

陳壽問:“什麼樣的各退一步?”

李密答道:“你幫我引薦,我來教導小主公一年,而我只口不向他提復國之事,一年後他成婚了,我就回巴西,為他做復國相關的佈置。”

“然後呢?”

“然後就是等待。”李密沉聲回答,似乎已做了相當嚴苛的決心,“他有朝一日能夠入蜀,就按我的計劃行事,而他如果不能來,就當無事發生。怎樣?”

陳壽知道,這已經是這位老友最後的底線了,如果再拒絕,李密恐怕會死不瞑目。

他也無法拒絕,因為閉上眼,他似乎又回到了那天昏地暗又電閃雷鳴的一夜,他似乎又在成都城內,身邊是戰友們殘破的身軀……

……

劉羨醒來的時候,外面的天空還一片漆黑,星斗和月亮都掛在天幕上,只是光芒已經變得稀薄。根據經驗,這大概是卯時左右,劉羨點了燈,到井水旁洗漱一番後,從房中拿出榆木弓,拇指套上防割傷的玉玦,開始在院中開弓空引。

空引與射箭不同,純粹是為了鍛鍊雙臂的氣力,講究一個引而不發,蓄而不放。而劉羨先是右手開弓一刻鐘,又是左手開弓一刻鐘。這種熬打很有成效,四年前只能開一石弓的自己,現在已經能開三石弓了。

拉完弓後,東方微微發白。此時他的倦意已經全然消退了,劉羨活動了下痠痛的雙臂,抽出昭武劍,在院中獨自舞劍。舞著舞著,遠方吹來微薄的涼風,伴隨著斷續的雞叫聲,門口的坐騎也在馬廄中發出一陣長嘶。此情此景,劉羨胸中也自然湧出一股熱流,讓他產生了一種喜悅與驕傲,他切實地感覺到自己在成長。

劍舞舞罷,天色徹底大亮,劉羨用溼巾擦拭汗漬,而後坐在石井旁大聲朗讀《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劉羨吟誦時是如此投入,似乎已經徹底拋棄了外界與肉身,雖然還有眼睛、耳朵,鼻子與肉體,但他卻什麼也看不見、聽不見、聞不見,更沒有知覺。

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腦海中,捕捉著書中的一個個文字,這些文字就像是舞動的精靈,擁有不可思議的魔力,當它們化為口中的腔調念出來的時候,劉羨此前拉弓和舞劍時的疲憊,就隨著口中的文字飛出。胸中的熱流也化散開,等劉羨唸完的時候,從肺腑到四肢,都有一種愜意的充盈感。

拉弓、舞劍、背書,這些便是劉羨跟隨小阮公後,每日早起雷打不動的功課了。無論有人監督還是無人監督,身處山林還是身處鬧市,除非出了什麼要緊的急事,不然他都會先堅持做完。因為他切身地體會到,一個良好自律的開端,能決定一個人一天的精神狀態。而肉體上的充實,往往也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平和。

只是今日劉羨做完功課後,忽然心有靈犀,抬眼一看,發覺不知不覺間,身旁竟站了一位面色蠟黃、身材魁梧的老人。他沉默著打量劉羨,眼神就像一把沉重的刀,投射到劉羨身上時,劉羨竟有一種被斬首的錯覺。但他分明感受到,這眼神中不帶有敵意,是一種極為單純的,歲月的重量。

來人正是李密。

其實在劉羨舞劍的時候,李密就已經清醒了,他在窗戶旁默默注視,不禁訝異地發現,劉羨的劍術竟已有相當的造詣。

劍術初入門者,往往急於發揮手上劍器的威力,而不珍惜身體的氣力,導致劍領意動,身與劍離,往往要不了多久,就身心俱疲。精通劍術的劍客,就會懂得意領劍行的道理,不做過多的動作,不用過分的力氣,用極為冷靜的意志剋制狂舞用劍的衝動,同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如此才能夠掌握真正的殺人技。

而李密觀察眼前的安樂公世子,發現他已經超過了意領劍行的境界,而接近於身劍合一。手中的劍就彷彿他臂膀的延伸,周身運動時,劍與人渾然一體,明明劍手用勁極少,劍鳴聲卻凝而不散,且時刻都有變化的餘地。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劍術技巧,非有智慧毅力者不能明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