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內,昏黃的燭光搖曳,映照在劉伯溫佈滿皺紋的臉上。
他手中緊緊握著朱柏呈上的改革方案,眼神複雜,彷彿陷入了深深的思緒。
窗外,夜風呼嘯,拍打著窗欞,發出陣陣低沉的聲響,更添了幾分寂寥。
劉伯溫輕輕摩挲著紙張,指尖傳來粗糙的觸感。
這份改革方案,他已反覆研讀數遍,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朱柏銳利的目光和雄心壯志。
均田免賦,興修水利,發展工商……
這些措施,如同一個個重錘,敲擊著大明王朝沉睡的肌體。
劉伯溫深知,若能推行下去,必將使大明煥然一新,國力強盛。
他不禁回想起與朱柏初次見面的情景。
那時,朱柏年少,卻已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智和膽略。
他侃侃而談,對大明王朝的弊端和改革方向瞭如指掌,令劉伯溫驚歎不已。
如今,這份改革方案,更是展現了朱柏非凡的政治眼光和深謀遠慮。
“啪嗒——”
一滴燭淚滴落,驚醒了沉思中的劉伯溫。
他抬起頭,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卻如同這夜色一般,難以平靜。
他知道,這份改革方案一旦推行,必將觸動許多人的利益,引來巨大的阻力。
浙東學派,作為朝中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他們的態度至關重要。
今晚在解縉府上的聚會,他們態度曖昧,未置可否,這更讓劉伯溫感到不安。
他想起解縉府上老者那句“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這真的是他們的最終態度嗎?
還是另有所圖?
劉伯溫緊鎖眉頭,心中思緒萬千。
他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推開窗戶,一股寒風夾雜著細雨撲面而來,讓他感到一絲寒意。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夜的靜謐與深沉。
“或許,”劉伯溫低聲喃喃,“我也應該靜觀其變……”
他猛地轉身,目光落在桌案上的一封信箋上。
信封上,赫然寫著兩個字——“燕王”。
書房內的燭火,如同風中殘燭般搖曳不定,映照著劉伯溫臉上深刻的溝壑。
他緊握著那份承載著朱柏雄心壯志的改革方案,指尖微微泛白,紙張的粗糙觸感彷彿在提醒他,這份看似美好的藍圖背後,隱藏著多少波濤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