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靠近藏區,距離都城越遠,僅僅一天時間能測算出四省的距離,並且僅在一天並列出耗材清單就已經極為不易。
能計算到如此精確的程度,倒也是他們恪盡職守了。
“另外,乘以派遣工部郎郎王寧前往伊犁進行考察。”
“相信不日便可以測算最佳遷都之位置,更能測算出伊犁距我邊界四省的距離。”
單安仁拍著胸脯向朱柏做了保證。
兩個人成交上的兩份奏摺,一個是耗材資源清單,另外一個是所需財賦清單。
清單陳列在朱柏眼前,大致預覽了一下上面的內容。
所耗資源僅僅連通四省便已是天文數字了,看來確實應當提上日程。
朱柏見此自然十分滿意。
“不錯,而等二位皆為朝廷老臣,如此年齡仍然盡心為我大名,實在是我大明朝的標杆。”
“朕今日召開朝會,不僅只為遷都之事,昨日,朕帶領首輔視察了我明朝國都之內的私塾辦學之地。”
“所行之影響只給朕帶來了四個字。”
滿朝官員各個相視,更是滿目疑惑,自然不清楚朱柏影象是什麼。
天下人盡皆知,大明朝向來對讀書人極為友好,更是早早開放科舉政策,廣招天下之讀書人前來京城科舉。
中榜者日後必為高升,可為國家效力。
這其中似乎不見得有什麼問題呀。
“這四個字,痛心疾首!”
此言一出更令滿朝文武疑惑。
“皇上何出此言?”
“是啊,明朝國境之內人盡皆知,以皇上盛名,廣召天下,讀書科舉與京城為官。”
“使得我大明朝人才輩出,方才有今日強盛之時,為何卻以此痛字為榜?”
官員們私下議論,也在留意朱柏狀態,更不敢有一絲懈怠。
“堂堂社學,所教之物竟是靠死記硬背,於人於事於國家社稷竟無一絲用途。”
“說教務之才,更是刻板無用,又有何用呢?”
“難道,教出來的全都是書呆子?滿腹經綸卻無大志,又無處事之能、應變之智,列位臣工不覺如此可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