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弗朗機人的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讓攝政王朱柏的聲望,在國內幾乎達到了頂峰。
不論是大明的百姓還是朝廷中的官員,都對攝政王的雷霆之勢大為讚賞,非常擁護。
畢竟,大明這個國家,其根本就是以武立國的嘛。
從元韃子們的手裡,真刀真槍把地盤殺回來的。
現在大明初定還沒幾年呢,百姓大多尚武,血性未滅。
所以在聽聞攝政王將弗朗機人徹底擊垮,並悉數俘虜之後,心中更是無比自豪!
東南亞使臣們的國家,被弗朗機人所侵佔、奴役的情況,早已經傳遞到了街頭巷尾。
百姓們對此也是一直議論紛紛,甚至有不少人為此在沙盤上、酒桌上“排兵佈陣”,討論東南亞諸國應當如何應對、作戰。
每每聊到興起,彼此之間若是有分歧,大多願意用拳頭解決。
老拳砸後,彼此又親如兄弟,仍然能繼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對,此時大明的糧食產量,比較剛立國的時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壯大。
畢竟,在有了紅薯、玉米這些食物過後,整個大明境內的百姓們,已經能夠吃飽肚子。
甚至每年餘下的糧食,將各地的糧倉都已經徹底塞滿!
沒奈何,只能用來飼養牛羊等牲口,養膘吃肉。
或是用糧食釀酒,滿足百姓們更多的精神層面的需要。
此時,糧食酒的價格已經被徹底打了下來,即便是底層百姓也能負擔得起每天的幾杯小酌。
至於更好的高純度白酒,也在攝政王的幫助下,由墨家機關術的弟子們進行了釀造。
那酒水之醇厚、辛辣,令引過者無不為之側目。
正是因為如此,攝政王的聲望與勢力,簡直是一日千里,猛增不止。
現在,不誇張地說,如果攝政王真有二心。
他只需要振臂一呼,天下從者雲集響應!
百姓們,更是對攝政王充滿了擁護,並紛紛揣測太子爺和攝政王,究竟最後是誰能繼承大統。
當然了,太子朱標的寬厚仁慈的性格,也為他拉了不少百姓們的喜愛與擁戴。
但終究真正一直在做實事的,卻只有攝政王朱柏一人。
孰輕孰重,老百姓們的心裡其實是早就跟明鏡似的,太懂了。
連老百姓都懂的東西,朝廷之中的臣子們,自然是不可能會忽略。
在與弗朗機人的一戰之後,諸位領軍作戰的淮西派將領們,已經愈發要正視起攝政王的軍事素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