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最後登基大典結束,朱柏登基的最後一項流程也已經完美收工。
才算是正式坐上了大明朝華夏之主的寶座。
解縉、葉琛,章溢等人借道朱柏的職業代替自己接待來到此地的萬國使者。
可是這些萬國使者早已無心理會此事,方才的閱兵已經將他們的心絃死死勾住。
腦海當中揮之不去的仍然是這天子之師的雄偉場面。
直至最後各國使者也已紛紛離去,返回國都之時,還仍然有人在不斷回想著今日所發生的種種事情。
朱柏則是返回宮中,時辰不早,他應當早些休息,自明日開始登基之後,首先要召開的就是早朝。
早朝之上他需要重新整理朝廷內務,以內閣為首的輔政之臣必須都要全部更換。
新王登基自然要先將自己人扶持上位,日後理政更有幫手。
然朝廷上下文武百官,此刻更加傾向於自己,究竟何人能力出眾,何人又碌碌無為,他需要優先把控。
內閣機構相當於朝廷扶持的宰相,正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早在高祖稱帝之時,便已設立了中書省、置左及右丞相給機構來輔助自己共同理政。
可在長此以往的理政期間,這些又被先帝廢掉,後又成立四輔官。
但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行使宰相制度而已,李善長等人已死,自己初步登基,勢必要先將自己手上善於理政的謀士扶持上去。
正因為這事兒,朱柏就已經想了許久,他的心中確實有合格人選。
可內閣之中所行之人不過7人而已,但行使權力卻能統籌六部。
其實力之大反而要有制約,方才能如自己心意運作。
思來想去也才終於敲定了內心想法,直至第二天早晨。
朝堂之上。
文武百官身著同色朝服畢恭畢敬,百官共拜,萬眾齊鳴!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
一如既往的流程走完,朱柏直接開門見山,他沒有打算和這裡的文武群臣廢話。
而是當著眾位官員的面兒直接提出自己的第一步政策。
那便是重新設立內閣制度。
“此次早朝,朕已有參選,自即日起朕將重新設立內閣。”
“內閣首輔由劉伯溫繼承,解縉為次輔,劉基,宋濂,葉琛,章溢等位列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