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歸納起來,中心思想就一個:既然作為大明的子民,就應當遵循大明帝國的法令,要是再敢妄議朝政,就要大義滅親了。
收到這樣回覆的眾人,都是一頭霧水。
完全沒能明白,為什麼自家人在這個時候會胳膊肘往外拐?
有些不明事理的草包,還在怒罵不知。
但有些油滑、腦袋轉得快的,早已經捨棄了之前的看法,變得熱絡擁護起來。
不光自己贊同這個法令,而且還發動身邊的所有人,盡職盡責為朝廷進行宣傳、推廣。
更有甚者,已經悄悄讓家族之中的子孫們,轉變了身份去學習商賈之道,立即開始從商之旅。
也甭管是賺是虧,總之先得把商賈的這個身份給坐實了再說!
當然了,能夠走到這一步的那都是極少數。
但等到大浪淘沙之後,這極少數的家族,必然會堅挺到最後的。
而且,也會隨著歷史的進展,不斷壯大自身,甚至跨越階層,成為了不起的豪門大戶。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
眼下,最為重要的事情,還是推廣這項法令的實施。
這一項法令的推行,其效果遠比攝政王朱柏所預料的,要好得多。
當然了,這其中肯定是少不了諸位大臣們的推波助瀾。
但也側面反應出了,攝政王朱柏此時的聲望,不管是在朝廷還是在民間,都已經達到了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高度。
即便是他現在振臂一呼,說是要推翻朱元璋,自己當皇帝。
恐怕也不會引起什麼太大的亂象。
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但這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因為這就是朱元璋暗中在給朱柏造勢。
包括那天早上的大晨會,也是如此。
以商代測的法令,初期推行得很好,大家的反應都很強烈。
尤其是參與其中的商賈,更是熱情十足。
畢竟,商人的地位自古以來都是很低的,“士農工商”的說法,一直存在,從未被改變過。
即使商人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享受更奢侈的生活方式,但在社會地位上,跟身穿布衣草鞋計程車子,仍然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天塹、鴻溝。
有錢,而沒有社會地位。
這是令商賈們最為滕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