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己能夠跟攝政王朱柏隔空對弈一番,至今仍然能夠保持全須全尾地活著,已經實屬不易了。
但凡自己有個不慎,那胡惟庸的前車之鑑,便是自己的最終下場。
此時,李善長靠在太師椅上,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心中卻是千頭萬緒,莫衷一是。
……
另一邊。
以藍玉為首的淮西派青壯將領們,也聽說了這樁事情。
雖然對於所謂的“改革法令”究竟是什麼,他們也只是道聽途說,知之不詳,但有一條卻是知道的——這法令,乃是出自攝政王朱柏的手筆。
大體似乎是對付的只是貪墨腐敗的官吏、懶政怠政的官員,還有諸如整合稅收之類的東西,反正是把複雜的東西弄簡單了。
想來,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
結果沒想到偏生陛下對此還特別看重,甚至大加讚賞。
這頓時就讓藍玉等人心中很是不滿意了。
在他們看來,這種賣弄筆桿子的東西,他攝政王朱柏做得,憑什麼太子朱標做不得?
尤其這所謂的改革法令,攏共也沒有幾個條款,改它作甚?
全然就是多此一舉!
當然了,畢竟都是武將出身,他們依仗的都是誰的力氣更大、誰的武力更強,那誰說話就更有分量。
至於說這種讀書人的事兒,他們可沒興趣沾邊。
看著宣紙那密密麻麻、扭扭曲曲的文字,不少青壯武將們就陣陣頭大。
畢竟大家都是泥腿子的出身,當初跟隨陛下上陣殺敵靠的是武器,不是筆桿子。
正因如此,所以淮西派在大明建國之後,朝廷之中的交鋒多少是有些不敵浙東派。
也就李善長、胡惟庸能夠支撐著。
現在胡惟庸沒了,就李善長一人,多少是有些獨木難支。
藍玉,此人算是淮西派中,被朱元璋欽定的太子黨核心成員之一。
他年輕力壯,跟太子朱標的關係又很近,那自然而然對朱標是忠心耿耿。
先前,藍玉也曾是找到過朱標,傾述自己心中的苦悶,對太子的位置表達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