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詭秘崑崙> 大漠古城 第三十三章 郊區古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大漠古城 第三十三章 郊區古墓

來到書生這裡已經將近半年了,書生和老許的傷都徹底康復了。我也在老許的介紹下,進入他的研究組,甚至獲得了一個令人羨慕的“身份”——考古學家許揚教授的私人助理。書生說:“哎呀,夏總,這次你可好了,有了這麼一個名頭,你就是去博物館都不帶要門票的,這得省多少錢。”我已經懶得和這小子吵嘴了,張口閉口就是談錢,顯得很沒品。不過有了這個身份,我還真佔了不少便宜,沒事就去老許的辦公室混,學了不少歷史知識和考古知識,每個月也能從老許那領一份可觀的薪水。後來才知道,我拿的這份錢是老許從個人收入那部分分出來的,並不佔用考古研究經費。心裡覺得老許這人真不錯,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讓坑騙國家。這麼白吃白喝我也覺得愧疚,平時總是給老許跑前跑後,乾點雜活,權當是為他打工了。這一天,老許接到上級的通知,說在鄭州郊區的一個小村子有農民在挖地基時發現了一處古墓,要求老許帶的科研小組立刻到位,進行核實。老許帶著小組裡七八個人到了那裡一看,認為的確是一處古墓,不過規模不大,但是墓體結構遭到一定破壞,已經喪失了自我保護能力,需要採取搶救式發掘進行保護。考古小組的幾個人在當地村子僱了一些農民幫忙土方作業,我也去過幾次現場。開始覺得很有意思,來來回回看考古小組的人帶著農民挖土。幾天過去就審美疲勞了,覺得沒啥勁。

老許說,這個墓並不大,按照墓葬特點應該是明末清初時代。秦漢時代的墓多是覆鬥式的,就像是把米鬥扣過來,和古瑪雅文明中金字塔相似;而唐宋時期的古墓多是依山而建,皇家甚至是開山為陵,足以彰顯當時強盛的國力;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依然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特點,當權者和貴族死後一般都是在草原上掘地成墓,入土後還要種上草,恢復原狀,後人很難發現蛛絲馬跡;到了明清時代,國家戰火連連,國力日漸衰落,所以建墓更側重於地上設施,將陵墓與祭祀園林相結合,一物雙用。現在發現的這個墓按照佈局應該是明清時代所建,只是規格不高,充其量也就是個中級貴族的墓。

我一聽,這只是一個普通士大夫的墓,更加不感興趣了。之後幾天,我就窩在書生住處,看電視劇打發時間。老許卻盡職盡責,在古墓附近搭了帳篷,建了營地,每天不是在現場發掘,就是在帳篷裡寫科考日誌。過了大概一個星期,到了中午,我正在家裡吃著外賣,看著電視劇,手機響了。原來是老許打來的。他說,最近考古隊員和僱傭的農民都感冒了,不停的咳嗦,有些人甚至開始發燒。讓我去買一下口罩和消毒液趕緊送過去。我一聽老許聲音很焦急,立刻換了衣服直奔超市。書生租的房子就在市區,離家不遠就有一處超市,步行的話用不了十分鐘。

我正急急忙忙往前走呢,突然路邊有人說道:“這位小兄弟,慢行一步,且看看俺這是啥?”我眼光隨著聲音往側面一瞥,原來是個算命的先生,年齡也得五張開外,一縷山羊鬍有些花白,一身對開襟白褂已經髒的不成樣子,更滑稽的還戴著一副黑墨鏡,洋不洋土不土的跟周邊環境格格不入。我在北京城沒少遇到這道號的人,一般都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子,支個小桌子,搬個馬紮,搖頭晃腦的坑蒙拐騙。我原本想不答話,直接走開。不過這算命的突然說了一句:“俺可不瓤杆兒,你且過來聽我說一說,倘若說的不對,一個大字兒俺也不收。小兄弟身上一股黴氣,不走運啊!”我一聽,立馬不高興了,這他孃的不是咒我呢嗎。我剛要發火,那算命的老頭抬手一拱,接著說:“莫氣莫氣,老漢俺可真不是瞎掰扯,五行八卦、奇門遁甲、河圖洛書都略知一二。小兄弟身上確實黴氣很重,你萬事皆要小心,聽老漢一句話,‘人往高處走,切莫低處留’。日後如有需要,你可在此處尋我。”我懶得搭理他,看著這算命先生賤兮兮的笑著,氣不打一處來,惡狠狠瞪了他一眼,轉身就走,畢竟我還有要緊事要辦。

在超市買了消毒液和口罩,我馬不停蹄就打車奔向老許的營地。這才幾天沒見,老許就變得憔悴了很多。一見面,老許立刻焦急地問我:“老夏,東西帶來了嗎?”我將一箱子口罩和消毒液給他,老許立刻抽出口罩,給自己和我一人一個。我見他樣子急迫,知道情況不妙。帶上口罩,老許將我拉倒帳篷裡,這才開始講來龍去脈講了出來。原來,這個古墓的考古挖掘本來進展順利有序,耳室已經清理出來,陪葬品雖然不算豐厚,但是儲存相對完善,也算收穫頗豐。老許按照經驗推斷,再有十幾天就能順利完成這次科考任務。結果中間出了意外,那天正是中午時分,考古小組和僱傭的村民剛剛吃了飯,三一群倆一夥的在一起抽菸休息,老許和幾個學生骨幹正研究出土的文物。考古小組中有兩個人,一個叫王鵬一,另一個叫徐明遠,都是老許帶的研究生,在一起討論著墓主的身份和生前的地位。王鵬一說墓主的陪葬品太單薄,按照這個情況可以推斷墓主生前社會地位不會太高,應該是底層士大夫,甚至可能只是個富賈或者地主。而徐明華認為墓主至少也得是個中層統治階級,因為這個墓結構很完整,有前室、後室、耳室和主室,絕不是一般商人和地主有能力享受的。倆人開始還是正常的學術討論,但不知為何嗓門越來越大,都動了氣,甚至有肢體衝突。倆人互相推搡時,不知是沒站住還是怎麼樣,雙雙從地上跌落到修復好的墓道內。雖說地面到墓道底大概只有幾米的高度,但是墓道還未休整平復,甚至雜七雜八的插著幾個鐵鍬和鐵鎬,這要趕寸了也能把人傷的不輕。

王鵬一和徐明遠倆人同時落入墓道,結果都沒了動靜。老許他們急忙下去將倆人抬出來。倆人都陷入了昏迷,小組成員有人掐人中、有人打120急救,周圍圍觀的村民也都忙著救人。老許一邊罵著倆人,一邊組織救助。後來120來了,將倆人都送到醫院急救。老許將科考任務佈置給副手,就去醫院處理。

據老許說,這兩人一直昏迷不醒,醫生也沒檢查出異常情況,只能按照腦震盪昏迷進行處理。這邊搞得老許焦頭爛額,那邊考古現場又出現了意外情況。自從王鵬一和徐明遠入院後,考古小組在副手的帶領下,開始還能按部就班的繼續工作,可是第二天從早晨開始,小組成員、僱傭的村民都陸續開始發燒、嘔吐、渾身無力。這些病號都去醫院檢查,驗血結果顯示白細胞非常高,懷疑是重型傳染性感冒。老許這才叫我買口罩和消毒液過來。

我說:“那趕緊就診治療啊。”

老許說:“從就醫開始就打上點滴了,可是效果不明顯。現在工作組十幾個人,加上僱傭的村民一共四十幾人,一半以上都病了。搞得人心惶惶,考古工作只能暫停。現在身體健康的組員,我已安排輪流值班看守現場。板藍根、消毒液、口罩也都發下去了。”

“你這都趕上‘非典’那年的陣勢了。不過,你那倆學生怎麼會一直昏迷不醒呢。按理說,兩個壯小夥,就是摔一下也不至於都昏迷。”

老許看了看我,又望了望外邊,壓低聲音說道:“夏南,你剛進這個圈子,很多事都不知道呢。考古是一門學問,考古學是一門科學。但是科學可以解釋很多事,但不是全部。”

“不是全部?什麼意思?”我聽得稀裡糊塗。

“超自然。很多事,不是科學就能解釋清楚的,例如超自然。通俗的說,就是亂力怪神,也就是老百姓說的封建迷信。有些東西的確是迷信,可有些東西卻不能用迷信來一概而論。在英國劍橋大學,就有一門功課,叫做通靈學。在中國,建築系裡也有一門功課,叫建築堪輿,講的是建築和風水的關係。”

老許跟我說的這些,我也有所耳聞,“你的意思是,這古墓有問題?”

老許說:“我只是懷疑。當年,我在美國遊學時,曾聽我的導師講過一件科考的事。當年有一群研究人員在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和卡納馮勳爵帶領下,成功找到了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這在考古學歷史中,是一座里程碑。但厄運也開始降臨到這些人身上。從卡納馮勳爵開始,幾乎所有進入到法老金字塔裡的人,陸陸續續離奇身亡。這恐怕用巧合無法解釋。”

老許摘下口罩,點了一支菸,接著說道:“我也聽說過,在咱們中國,很多古墓都有過靈異。比如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黃巢曾率40萬農民軍挖墓,結果幾乎剷平了半座山,愣是沒找到陵墓入口。後來到五代十國時的耀州節度使溫韜,也率領大軍打算盜墓。這小子可是個盜墓專業戶,曾經挖過十幾座唐朝大墓,到了乾陵,連續三次挖墓口時,都會突起風雨,可是人一撤,天空立馬放晴。嚇得這哥們就此收手。這還不算完,到了民國時期,軍閥割據,也都打著盜墓的主意。有一個軍閥叫做孫連仲,借用軍事演習的幌子,用炸藥強行開啟乾陵封門石,結果從墓道內噴出一股黑煙,天空立時狂風大作,地上飛沙走石,當下就有十幾個兵吐血身亡。所以至今乾陵還能儲存的完好。你說這邪不邪?其實在考古圈內,大家都默默地接受這些,只是不能提到明面上來,否則就得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

我聽得目瞪口呆,敢情這考古真是一門搏命的活兒啊。不過想想也對,俗話說得好啊,“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這常走夜道難免遇鬼啊,就問老許如何破解。

老許狠狠抽了一口煙,說道:“這他孃的,不行我明天就啟程去北京。那有一位考古界的泰斗,也算是我的老師,我去請教一下他,看有什麼辦法沒有。只是,這一來一去會耽擱一些時間,我怕又出現什麼意外。”

老許說到這,我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拍了一下大腿:“老許,你不用去北京了。我知道怎麼辦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