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凡還以為王教授有什麼心事,沒想到一看到蘇小凡他們,王銳就露出了笑容,
讓他們坐下後,王銳才開口說道:“這次拍的作品不錯,讓我挺意外的,辛苦你們了。”
“王教授過獎了,”蘇小凡聽到王銳竟然開口直接就誇他們,不由有點受寵若驚地說道,“時間太趕了,片子出來後才發現了不少問題……本來應該做得更好的。”
王銳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這也是我叫你們過來的目的,這麼好的片子,不應該浪費了,我的意思是,想讓你們重拍一遍。”
“重拍?”董佳彤頓時疑惑道,“為什麼?”
“因為我覺得這個片子的舞臺,不應該僅僅是這種大學生的微電影比賽。”王銳端起保溫杯喝了口水,
“這片子還有很大的潛力,如果全部發揮出來,甚至有機會衝擊一下國際電影節……”
“不求拿獎,能夠提名甚至是入圍,對你們未來的發展,都是有巨大幫助的。”
在場幾人一聽,頓時都有些喜出望外。
王銳的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讓他們重新拍好這部片子,然後去參加國際電影節,
而且聽王銳的口氣,參加的也肯定不是沒什麼權威性的電影節,怎麼說也得是B類國際電影節吧?
“那王教授想讓我們瞄準什麼電影節?有短片競賽單元的國際電影節好像不是很多……”董佳彤有些興奮地問道,
“難道是釜山國際電影節?我記得釜山國際電影節有個“廣角鏡”競賽單元,裡面有個亞洲最佳短片獎……”
B類電影節的特點是規模小,舉行的時間也短,突出的是特定主題,
比如釜山電影節原本的目的,是促進韓國電影工業的發展,挖掘新人新作,參與者主要是首次或二次執導劇情長片的新人導演。
董佳彤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釜山國際電影節,就是因為這個電影節的特點正好符合他們的現狀。
雖然是一個以處女作和第二部作品主打的電影節,但釜山電影節的含金量一點也不小,
在四屆影展之後,釜山電影節就迅速發展壯大,儼然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吸引了全球電影人的目光與關注,是亞洲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
但王銳卻笑著搖了搖頭:“釜山國際電影節也可以去參加一下,但我覺得可以把目標定得更高點,比如拿個戛納的最佳短片啥的……”
蘇小凡:“……”
這王教授的野心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王銳看到蘇小凡無語的表情,不由有些嚴肅地說道:“怎麼,覺得我異想天開了?”
蘇小凡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尷尬地笑了笑。
“要對自己有信心,目標定高一點總是沒錯的。”王銳有些語重心長地說道,
“其實今天看完你們的作品後,我是對這片子挺有信心的,重拍一下,不說提名或者拿獎,入圍應該是沒問題的。”
蘇小凡想了想,覺得王教授說的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一說參賽,他總是下意識地就想著要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