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經因為她豐富的感情生活,被人罵做「水性楊花」的過往,也被這些女粉絲一頁翻過。
有的激進的女粉絲甚至公開幫寒秋雨說話:男人可以有紅顏知己,梧桐夜雨這樣的才女為何不能有護花使者?
某些男人還是有妻有子的已婚男人呢,結果卻招蜂引蝶、處處留情。
而梧桐夜雨呢,人家離婚了,是個單身的女性,為什麼就不能有第二春、第三春?
寒秋雨成功將抄襲的罵戰,引向了男女之間的大戰。
她,被「洗白」了。
不管眾人如何評論梧桐夜雨這個女作家,融合了民國所有元素、精華狗血梗的《庭院深深》,卻得到了業內和業外人士的一致誇獎。
有深度,言辭並不辛辣,也沒有刻意堆積詞彙,甚至十分的口語化,卻讓人看得心驚膽寒、背脊發涼。
太有諷刺現實、喚醒民眾的意義了。
有一些文壇大佬,原本看不上寫武俠的「非主流」。
但看了《庭院深深》,卻大為讚賞。
連帶著,對梧桐夜雨這位始終處在輿論風口浪尖的女作家,也有了幾分推崇。
不管這人私德如何,她寫出來的這本是真的很好。
有了大佬的讚賞,《庭院深深》迅速從京城火到了魔都,再向全國各地蔓延。
而庭院深深背後的原型故事,也開始被人廣為流傳。
等這些傳到省城的時候,已經是幾個月後,進入到了臘月時節。
文人們研究《庭院深深》的文學價值、社會寓意;
粉絲們因為跌宕起伏、狗血連篇的劇情而或哭或笑;
還有一些女讀者,更是聯絡自身,產生的深深的共情。
而,還有少數的敏銳的讀者,在裡看到了「似曾相識」——
「顧氏?年輕貌美的繼室?還有個胖兒子?」
「因為陷害繼子媳婦兒敗露,而被趕出了家門?」
「被趕走後,非但沒有悔過,還勾結軍閥和貪官,把夫家拖進了官司?」
「夫家固然是個腐朽的封建牢籠,可這位顧氏的手段也太陰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