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宋濂話音剛落,朱高煦幾乎秒答道:“雉為二十三,兔為十二。”
宋濂聽到朱高煦的標準答案一愣,下意識的以為朱高煦是之前做過這道題。
於是宋濂當下又出了一道題道:“今有雉兔同籠,上有八十頭,下有二百零八足,問雉兔各幾何?”
朱高煦這次眉頭微皺,因為總量上升他沒有立即算出來。
而宋濂見此,以為自己猜對了,剛要開口說話,不料朱高煦再次說出了答案。
“雉為五十六,兔為二十四。”
這一下,宋濂徹底呆住了。
要知道,就算是他想要算明白這道題,起碼也得用一炷香的時間。
而朱高煦也僅僅是比之前慢了幾秒而已。
見此,宋濂直接開口問道:“殿下之前可是做過此題?”
朱高煦搖了搖頭道:“學生是第一次做此題,只是有些方法罷了。”
“哦?何種方法竟如此之快,說來聽聽。”
朱高煦的話引起了宋濂的好奇。
他鑽研算術十數載,可從來沒聽過有什麼法子能這麼快就做出來。
而朱高煦接下來的話,更是驚呆了宋濂。
“其實方法不止一個,我先說兩個給老師聽聽。”
什麼!
不止一個?
先說兩個?
那意思還有更多?
這完全已經超出了宋濂的認知,點了點頭讓朱高煦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