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李如初回憶錄> 澳宋:揚帆起航 第十九章 啟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澳宋:揚帆起航 第十九章 啟程 (2 / 2)

當然,在澳宋,這類容易引發衝突和素質下滑(還有使士兵們的感情變質)的業餘活動是被嚴格禁止的。

由軍樂團和僱傭的戲曲劇團將會為船上的生活帶來繽紛的色彩,每晚舉行的音樂表演和各類戲劇能大幅度地改善士兵們的心理狀況。

我親自安排了明國四人的船艙,有意識地把吳堅忠和另外三人放在不同樓層。

吳堅忠是個很聰明的人。在之後的航行中,我多次單獨和他談話,他也很快明白了我,或者說是軍方,對他的意思。

我國從獲取第一塊殖民地開始,就一直注重扶植當地土著中的一些人成為首領。在土著勢力弱小的地方,我們傾向於直接推翻原有的統治集團,選擇一個傀儡成立政府,(比如呂宋和後來的斯里蘭卡)等到消化完畢後再將之廢除。而在土著勢力比較強大的地方,例如明國和之後的印度,我們則扶植一些願意合作的土著做代理人,讓代理人自己爭奪權力。

說到這裡,可能有一些年齡比較小的讀者不瞭解那時的殖民地劃分制度,我在此簡要介紹一下。

首先“殖民地”是一個統稱。我國對於統治區域有一套具體的細分標準,即“本土”,“殖民地”,“總督區”以及“管轄地”。

其中本土自然包含澳洲大陸,東方省(紐西蘭)和北方省(新幾內亞),是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地區。

殖民地在1627年初的時候,包括群島殖民地,(除了蘇門答臘島和蘭芳島以外的印尼群島),海峽殖民地(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南部)。它們是預備的本土範圍,同化程度很高。

總督區則包括了蘭芳總督區(蘭芳島),南海總督區(明國海南島,廣東大部,廣西大部,安南大部),呂宋總督區(呂宋群島),中國總督區(明國臺灣島,山東小部,遼東半島南部,朝鮮西部,琉球群島),東印度總督區(緬甸南部,安達曼群島,印度東部沿海),南美洲總督區(智利大部,阿根廷大部,面積非常大)。其中呂宋總督區有些特殊,之後會介紹。

總督區的功能主要是建設城鎮,吸引移民,開發荒地,以及消滅或者同化土著,攫取經濟利益。

管轄地比較少,包含斯里蘭卡管轄地(斯里蘭卡島,很快會被併入東印度總督區),日本管轄地(九州島西部),和北美洲管轄地(夏威夷群島,美國西部沿海)。管轄地的存在意義,大約就是展示我國在當地的存在感,建設一些軍事上的堡壘和基地,在國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以及作為阻止歐洲殖民者擴張的防線。

我國在統治區域的軍事力量,包括我國本土軍隊,他們的優先度最高,待遇最好,當然戰鬥力也遠遠超過其他軍隊。

其次就是廣大的附庸軍集團,包括協從軍(以前宋帝還在時叫做“皇家協從軍”,簡稱皇協軍。在實行共和制以後改名為“協從軍”。)這一部分軍隊主要是有著華夏血統,並且沐浴在中華文明光輝下的附庸軍隊,比如中國總督區的東江鎮,在日本和南洋徵召和組建的華裔僱傭兵等。他們享有僅次於本土軍隊的待遇,不用被投入一些有去無回的戰場。

再次就是附庸軍,包含那些血管裡沒有留著神聖華夏族血液、但接受華夏文明照耀的民族組成的軍隊,比如日本和朝鮮人、安南人、南洋族裔以及一些女真人和蒙古人,甚至還有在美洲僱傭的印第安人。他們就得幹髒活累活,沒有什麼所謂的尊嚴,在需要的時候要時刻準備著為了偉大的澳宋獻出生命。

最後就是雜兵,正規名字是炮灰軍,主要成分是在南洋抓獲或者強制徵召的猴子們。由於不具有華夏血統,也沒有受過華夏文明的光明,(再加上很多歷史原因)他們基本就是用在必死的戰鬥中消耗敵人士氣的。還有少數是沒錢贖回的白人俘虜,和一些罪大惡極的建奴。他們要在戰鬥剛開始的時候被趕出去衝擊敵人陣線,或者在攻城的時候被強迫去填平敵人的壕溝,算得上是人形工具,一群奴隸罷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