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李如初回憶錄> 明國:風起遼東 第八十五章 長生島(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明國:風起遼東 第八十五章 長生島(1) (2 / 2)

吳穆有些遺憾地點點頭。他原本還想在黃大人面前展露一番手藝,沒想到最後還是祭出百試不爽的水刑。

“動手吧。”吳穆把沾了俘虜鮮血的的抹布丟進水桶裡,讓小太監來幫忙。

黃斯通說了一聲,自己走去屋外抽菸。屋外的籮筐裡裝著那人身上剝下來的裝備,包括一把很舊的順刀,一副鎖子甲,還有一面盾牌。

興許是建奴考慮到上島作戰很難用長矛,這次登陸的都是刀兵。看來他們也不是傻,只是沒有經驗罷了。

等到第一根菸抽完後一分鐘,吳穆便從屋內出來:“那廝招了,咱家反覆問了幾遍,沒有撒謊。”

黃斯通點點頭,示意對方繼續說。

“那廝叫塔克潭,正藍旗人。”吳穆一邊說一邊雙手將一份筆錄遞給黃斯通,“他們牛錄出了二十個正式兵,還有三十幾個是自願跟從的雜兵。可能他們還不知道咱們的厲害,來遼南還有人主動來的。”

黃斯通草草看了一遍筆錄,覺得上面沒有什麼價值,就把筆錄交給自己的親兵:“吳公公辛苦了。”

除了這份筆錄,能讓黃斯通感到有些意思的就是建奴新展現出的火器水平了。

他在壁壘後的一片平地上看到了繳獲的建州火器,包括三十多把火繩槍、兩杆抬槍和兩門小炮。

火炮倒是沒什麼特別的。建奴現在基本沒有造炮的手藝,自產的火炮全靠之前抓獲的漢人工匠手工打造,澳宋情報機構判斷每年能生產的主戰火炮不會超過20門,差不多是南海總督區的紅河兵工廠半個月的產量。

這兩門炮都是明國的虎蹲炮,一種很原始的霰彈炮,樣式有些像現在的迫擊炮。明國一般把它當做連一級的支援火力——當然明國沒有“連”這個編制。

火繩槍還是老一套,和天啟年間的那些老古董沒任何區別,黃斯通覺得這玩意兒說不定比他年紀還大。

情報系統不確定建奴有沒有標準化生產的意識。這些槍的口徑相差有些大,最小和最大的口徑能差到五毫米。對著光源檢視,內部的槍管也很不光滑。黃斯通看了建奴帶著的子彈。為了避免子彈堵住槍口塞不進去,建奴的鉛彈都做得比槍口小了肉眼可見的一圈,這無疑會讓槍管的氣密性非常糟糕。

唯一能吸引黃斯通超過兩分鐘注意力的只有那兩杆抬槍了。黃斯通將一杆抬槍拖起來,在陽光下打量起來。

抬槍很沉,重量超過三十斤,而且重心分佈不均勻,長度也驚人地達到兩米多,一個人舉著都很困難,更別說瞄準了。事實上,在戰鬥中看到的建奴抬槍,也確實是由兩人一起操作。前者擔任人肉支架,後者操作射擊。

幾個士兵為黃斯通展示了裝彈和射擊的過程。根據老兵們的經驗和從抬槍手身上繳獲的彈藥,這種碩大的火器應該是作為“小炮”被建奴裝備,擔任近距離的步兵支援火力。在戰鬥中,有士兵報告稱只看到抬槍開火三到四次,每次間隔了五六分鐘,不清楚是裝彈時間需要很久還是別的因素導致的。

黃斯通讓親兵把抬槍的資料記錄下來,回頭連同抬槍實物一起交給聯絡員運到旅順去。這種古怪的槍械是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長生島有必要讓友軍和上級瞭解情況。

而現在,黃斯通得去安排一下問候對岸的建奴的工作。

注1:黃斯通在明國軍隊體系裡有個遊擊將軍的頭銜。

注2:吳穆,天啟年間被派來監督長生島軍隊的監軍。魏忠賢死後失勢,託庇在長生島軍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