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李如初回憶錄> 日本:帝國主義の懲罰 第七十一章 全面反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日本:帝國主義の懲罰 第七十一章 全面反擊 (2 / 2)

從晚上八點開始的登陸戰聲勢浩大,數十條覆有鐵甲保護的運輸船從島原出發,在幾條驅逐艦和炮艇的掩護下駛往佐賀港。

駐守佐賀的是熊本藩的飯田直景和莊林一心二人。這兩位被稱作“加藤三傑”,在九州地區乃至全日本都有一番名頭。至於飯田此人,更是被豐臣秀吉欽點為什麼七柱槍之一...大概是年輕時槍法很好。只是如今二人都年老體衰,那一身如龍槍法還剩幾分,倒真是不好說。

率領艦隊的是尚可喜的兄弟尚可義,軍銜上尉。這也是他第一次指揮登陸作戰,從戰後的總結來看錶現一般,海軍天賦確實比尚可喜弱了一點。

加藤三傑棄守了海港,任由佐賀第一團在殘破的港口登岸,戰鬥一開始就是殘酷的巷戰。所幸那三傑沒想到城裡混進去三百多個間諜,在巷戰中各種搞破壞,原本佔據內線作戰優勢的熊本軍團反倒像在敵境一樣舉步維艱。

一個佐賀皇協軍排在戰鬥中化妝成熊本軍隊潛入城中,進行了一次還算合格的特種作戰,一路摸到了位於城市中心的天守閣地帶。

雖然加藤三傑附近兩百多米的區域都是重兵防守,但倭人從未接觸過的線膛槍再次展現出超越這個時代的威力。從天守閣南面一處閣樓上發射的子彈擊中了莊林一心,這個原先是攝津國高槻的國人荒木村重的家臣被子彈打中腹部,當場濺了數米的血氣,連花花綠綠的腸子也流了出來(事後知道此人生命力還比較旺盛,撐了半個小時才疼死)。

飯田此人倒是名不虛傳,在第一輪射擊中逃過一劫後,幾秒內就抽出佩刀,完全憑感覺格開一枚子彈。在刀刃和鉛彈碰撞出的火花中,差之毫釐地和死神遠離。

狙擊手在打完子彈後沒有關心戰果,便立即在戰友的掩護下逃離陣地,趁著附近的熊本軍隊還沒反應過來混入人群。

當天晚些時候,隨著兩千多人的基督教炮灰軍被投入戰場,負責指揮陸地戰鬥的張攀(協從軍少校)、毛承祿(協從軍上尉)兩人才憑藉兵力優勢控制住戰局,逐步把熊本軍團壓縮到城北的白石原。

另一支由王承鸞,鄭繼魁兩個協從軍上尉指揮的部隊則在佐賀南部的柳川城(注1)登陸,憑藉間諜開啟城門迅速攻入城內,當天就奪取該城,切斷了佐賀和熊本的沿海交通要道。

在奪取柳川后,尚且在佐賀頑強抵抗的熊本軍團,其實已經失去了戰略上的意義。現在飯田若是想帶領這支孤軍回到熊本,要麼就沿著海岸線光復柳川——這是最快和最便利的一條路,熊本軍團前往佐賀的行軍便是在此——但是難度最大,因為如果王承鸞部憑藉城牆擋住了熊本軍團幾個小時,從城中脫身的張攀部就會在野戰中追上熊本軍團的屁股...然後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就是在柳川城下的一場殲滅戰,這無疑是飯田做夢都不想看到的。

另一條路就是從白石原向東南方向趕到筑後,這一段有十幾公里遠,還要渡過一條佐賀河。到達筑後後,他們可以沿著一條與海岸線差不多平行的山路南下,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走個兩天兩夜應該可以抵達熊本...不過他們要是想選擇這條路的話,最好快一點,因為毛承祿已經帶人準備把這座城一起奪取了。

不過飯田最終選擇了第三條路,他率軍連夜後退到東北面的鳥棲,沒有試圖回到熊本,而是卡在佐賀和小倉之間。

這步倒也不能說多好或多不好,好處是避免被我軍中途截擊的風險,也可以保全熊本軍團的體力和兵械,還可以在戰略上阻止佐賀和小倉可能的會師;壞處則是熊本本部失去了一支近五千人的精銳部隊,這對他們防守我軍後期的炮擊和騷擾性登陸非常不利。

而在小倉城,還是一片大火後的廢墟的城市再次迎來了縱火犯們。毫無阻礙地在港口登陸後,錢然親自帶領一支海軍陸戰隊攻入城區,把早已是驚弓之鳥的少量足輕殲滅後便搬入了天守閣(這座小城堡在大火中倖存下來),隨後在天守閣上方升起海軍中校旗,宣佈將那裡作為北線指揮部。

小倉藩藩主細川忠利在以古井秀夫侍大將為首的殘餘部隊保護下逃到了東南部的春日,在天亮後又一路丟盔棄甲輕車簡從地逃到距離基山十幾公里的甲田村,似乎有和熊本軍團合兵的想法。

而在九州島最北面的北九州,連夜跳反的長州藩以驚人的熱情投入到踹昔日隊友的事業中。趁北九州的諸君前往支援小倉城的機會,

毛利輝元的養子,毛利秀就的義兄弟秀元領兵強渡關門海峽,在北九州軍隊反應過來前就控制了港口,隨後在小文字山西面以騎兵衝破匆忙聚集的抵抗軍,趁勢殺入城中,快速擊潰了城內的抵抗力量,在第二天凌晨便佔領北九州。

注1:柳川藩的藩主是立花宗茂。立花在本次戰爭中表現曖昧,一方面宣佈加入幕府的討伐軍,另一方面又沒有派出軍隊實際投入作戰,只是開放了柳川藩的道路給熊本軍團透過。在澳宋對幕府宣戰的前幾天,這個號稱“西國無雙”的老狐狸又走陸路到了小倉,乘船直接去了江戶,成功跳出紛亂的戰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