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友是茅山派弟子,那麼修煉的功法,可是《上清大洞真經》?”
草廬居士詢問。
張敬點頭。
對於茅山派鍊師境以後最有名氣的功法,見多識廣的草廬居士顯然是有些瞭解的。
他繼續說道:“據我所知,上清大洞真經一共有三十六章,也就是三十六層。此功法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為前十層,只要修煉到第七層,修為便能打破天地桎梏,跨入天師境。天師境之後,足足還有二十九層,”
“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管你是第七層,還是第十七層,又或者是二十七層,同樣都屬於天師境!”
“但是,境界相差如此之大,不可能實力相同沒有差距,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天師境也照樣有等級、實力的劃分。”
“只不過,天師境的等級、實力劃分,不會像鍊師境、法師境時那麼涇渭分明,功法一個小境界的突破,實力就會有成倍的增長,相差巨大。因為在鍊師境、法師境時,主要是根據法力、陰神來衡量實力的高低。”
“天師境之後,功法突破一個層次,對於陰神和法力雖然有提升,但如果對於本源規則的領悟沒有突破,實力增長是不會太大的。”
“就像《上清大洞真經》,第七層的修為,和第十層的修為,在陰神和法力方面有差距,但實力差距不會太大。即便相隔三個層次,依然可以越階而戰!如果在某種本源規則上領悟更深,以第七層的修為戰勝第十層的修為,也並不奇怪。”
“可要是在鍊師境和法師境呢?若是功法相差三個層次,實力可謂就有著天壤之別了,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基本上不可以越階而戰。”
聽著草廬居士的講解,張敬不斷點頭。
的確是這樣。
雖然自己當初在鍊師境、法師境時,勉強有著越三層而戰的本事。比如以鍊師境的修為,抗衡石堅法師境。
但,自己是個掛逼,有系統傍身!
經常被人譽為千年來第一天才。
除了自己,千年來整個修道界都沒有人能這般逆天。
可是在天師境,越三層而戰就不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這也就難怪,張敬現在升級《上清大洞真經》,所需要的功德值十分少。
不過呢。
對於其他人來說,功法的提升或許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但對於張敬來說,依然是有用的。
比如張敬現在的修為,施展入門級別的神霄雷法沒什麼問題。
可要是同時施展神霄雷法和佛門舍利,消耗頓時就扛不住了。
更不用說若是他將神霄雷法提升一個境界,那消耗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對於其他天師境來說功法的提升並不是那麼緊要,以為他們想要加深對於本源規則的領悟掌控,太難了。
但張敬,只要功德值足夠,就能提升自己對於本源規則的掌控。
升級功法,也就成了十分有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