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密的被毀讓伊普拉辛暴怒至極,發誓要逮住戲耍自己的人,然後親自將其撕得粉碎。
不過,看著已經被燒成灰燼的俱密城,伊普拉辛還是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很快,伊普拉辛找到了倖存下來的俱密大食商人,並在他們口中得知了一個重要的情報,那就是與之對峙的騎兵並非拔汗那騎兵,而都是黃面板小眼睛的唐人。
這讓伊普拉辛愈發覺得興奮,他連做夢都想帶著大*騎狂虐唐朝的軍隊,現在機會終於來了,只要追上那支唐朝騎兵,然後將其全殲,那麼他所立下的戰功恐怕也要直追當年的穆斯里姆吧。
遊騎很快就偵知了那股*的動向,他們已經直奔烏滸河上游,靠近蔥嶺的昏陀多城而去。
蔥嶺橫貫南北,將河中與安西四鎮隔開,其中只有幾條山谷可以作為互相聯通的道路,其中靠近呼羅珊最近的就是婆勒川與徙多河沖積而成的河谷。
穿過谷地然後向東北方經過喝盤陀翻越青嶺就是安西四鎮之一的疏勒鎮。
昏陀多城就位於這條谷地通道的最西端,一直也是各路商人云集的商品集散地。
鄭顯禮選擇這裡為下一個落腳點,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通往疏勒鎮的谷地向南就是小勃律國與大勃律國。
這兩個緊鄰吐蕃西部的小國先後分別被高仙芝與封常清滅國。後來,北面靠近疏勒鎮的小勃律在天寶年間被改為歸仁軍,其國中有近千人的唐兵駐紮。
至於大勃律國,則以親近唐朝的大勃律王族後裔統治。
大勃律國當年正是被封常清領兵所滅,彼時鄭顯禮還在封常清麾下為將,遠征奇襲均親身參加,所以對這裡的地形與部族十分熟悉,包括現在的大勃律國國王鄭顯禮也是認識的。
關鍵時刻,可以向大勃律國國王求助,如果大勃律國的國王不念舊情,鄭顯禮仍舊有把握將他的國滅了,再扶植個新國王,然後以勃律人與之合兵共抗大食人。
現在,擺在鄭顯禮面前的昏陀多城讓他有些矛盾,昏陀多城向來與唐朝親善,並且也沒有投降並倒向大食人,一直都保持著相對獨立的情勢,而大食人在奪取了河中之後,也沒有將昏陀多城置於其兵鋒之下。
這還多虧了吐蕃人的緣故,吐蕃人除了一直與唐朝爭奪大小勃律以外,還爭奪疏勒鎮通往西方的蔥嶺谷地,也許是大食人不願同時得罪唐朝與吐蕃兩大強敵,才沒有攻取與吐蕃近在咫尺的昏陀多城。
大食人訊息閉塞,也許現在還不知道吐蕃已經徹底臣服於唐朝,吐蕃的震懾力也在漸漸減弱,大食人對昏陀多城動手也是遲早的事。
在進抵至昏陀多城不到十里的地方,忽然有不少商人迎上來拜見鄭顯禮,其中地位最高的是一位波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