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令五軍都督府嚴查,保證萬無一失。”
“杜絕中飽私囊的情況發生,違者施以重刑,開頭得開好了。”
“嗯,這方面我不過多贅敘了。”
“你能懂我的意思嗎?”
聽聞此言。
朱標下意識屏住呼吸,十分認可林澈的顧慮。
萬事開頭難,做不出榜樣,以後只會隨著時間推移愈演愈亂。
這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步,改革最佳化大明現有的納稅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大明存在的問題。”
頓了頓,林澈繼續道:
“你老子那些所謂的改革,根本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斷不可取,大明不需要宋朝的虛假繁榮。”
“既然要改,那就大改。”
“否則,朝廷折騰來折騰去,遭罪的還是老百姓。”
此言一出。
不光這邊的朱標倒吸一口涼氣,就連另一邊的朱元璋都是大吃一驚。
改革最佳化現有納稅方式?
這?這能咋改?
大明立朝之初,朱元璋吸取了前朝的滅亡的教訓,對於前元韃子奉行的‘包稅制’感悟極深,痛恨至極。
從此宣佈不再‘包稅’,而採用朝廷派人核實,之後再要求交稅,怕的就是悲劇再次重演。
咋就成了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然而還不等他不服氣,林澈下句話讓他如墜冰窖:
“元太宗十年,包稅制開始在全國興起。”
“有包天下湖泊、橋樑、渡口之稅的有包眼睛酒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