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他不光學完了佛跳牆,在江氏參羹上也稍有精進,期間還求婚成功贏得了吳家眾人的認可,可以明目張膽的叫吳敏琪老婆。
江楓學會了佛跳牆,但泰豐樓的選單上從未出現過這道菜品。
江楓很清楚,這道菜他得給孫繼凱留著,即使佛跳牆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在泰豐樓的選單上。
反觀同他一起開始學習的孫繼凱,一年半的時間僅能吊出合格的高湯,各種食材的處理燉制還需要不斷學習和磨合。其實孫繼凱的學習進度已經很快了,一年半的時間內能調出符合佛跳牆要求的高湯在現今的青年廚師裡面沒幾個人能做到,只不過和他作對照組的是江楓就顯得孫繼凱的進度很慢。
江楓不光是青年廚師第一人,現在隱隱都有些現役廚師第一人的趨勢。
佛跳牆是一道難度極高的菜,學習佛跳牆的過程就像是學習一個機密器件製造的過程。從最初的理論知識,畫圖,到零件的製作,加工,裝配,成型,運轉,測試,是一個非常系統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江楓找到了一絲看江承德悟道時的感覺,不光學會了佛跳牆,廚藝上也精進了不少。
江楓能有這種感覺,孫繼凱也能有。
從真正把佛跳牆學入門開始,孫繼凱才明白為何當初孫茂才讓他一定要去泰豐樓,一定要和江衛國學習佛跳牆。
孫家的佛跳牆是孫家菜的精髓,是所有技藝融會貫通大成的結晶。孫茂才想讓他學的不是佛跳牆,而是自家的手藝。
就連孫繼凱都沒有想到,他這一道菜整整學了九年。
學到他結婚生子,學到江楓的大兒子都上小學,才在孫茂才和江衛國的雙重認可下廚師。
孫繼凱的結婚物件是一個圈外人,學金融的,兩人的共同點就是有錢。
孫繼凱和他老婆結婚數年,女兒都上幼兒園了,泰豐樓眾人見其的次數屈指可數。歸根結底還是孫繼凱他老婆太能賺錢,天南地北的到處飛,而且非常放心把女兒交給孫繼凱。
除了早餐,剩下的兩頓飯頓頓都在泰豐樓吃,能不放心嗎?
大家經常戲稱孫少爺是吃軟飯的。
除了江楓以外所有人都以為,孫繼凱學成了,佛跳牆就能上泰豐樓的選單了。
可結果是孫繼凱學成了,他,孫茂才和孫常寧一起遞交了辭呈。
雖然有些驚訝,但大家並沒有太大的反應,畢竟他們三個不是第一個遞交辭呈的,章光航前幾年就辭職回去重開芬園了。
現如今的泰豐樓,只要江楓不走,其地位就沒人可撼動。
而且這麼多大師都聚在一個酒樓裡,確實不太適合各地酒樓均衡發展,百花齊放總比一枝獨秀要來的好看,至少江家人是這麼認為的。
加上非常爽快的批了三人的辭呈。
還順便坑了孫繼凱一頓飯,當然,三人走的那天江楓也去機場送了他們。
“老孫,回去重開你家的聚寶樓,你準備好了嗎?這當廚師和開酒樓可是兩回事,要不要我讓房經理託關係,給你挖幾個能幹的管理型人才。”江楓在送別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