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我文化水平實在是太低,就混了了小學畢業學的還全忘光了字都寫不了幾個,沒準我當年就被推薦工農兵上大學了!”張褚說著說著就吹起了牛逼。
江楓:……
“那為什麼當年知青回城你們沒有回來?”彭長平問道。
此話一出張褚的臉色變了變,想了想還是說了:“還不是……沒關係嘛。”
當年曹桂香辭職知青下鄉,街道辦為了補償曹桂香家給曹桂香弟弟安排一個掃大街的臨時工的工作。曹桂香的父母可能真的是心裡頭覺得愧疚想補償,頭兩年也還不錯,隔幾個月就給曹桂香寄點鄉下買不到的好東西。
但愧疚心這種東西,很快就會隨著時間消散。
曹桂香與家人之間的通訊越來越少,就算曹桂香主動寫信得到的回信往往也只是敷衍的寥寥數語,到後來得到的最長的回信是曹桂香寫信告訴他們她準備和張褚在鄉下結婚。
那是一封言辭激烈的斥責信,與彭長平等人寄來的祝福信件和禮物形成鮮明對比。
要知道,那年秦貴生可是花了大半年工資斥巨資去百貨大樓買了他買得起的比手錶還貴的最貴的連衣裙寄過去給曹桂香當新婚賀禮——那時他已經結婚了,妻子不是阿敏。
而曹桂香和張褚的父母,連一粒紅糖都沒有寄來。
從那以後,曹桂香和家裡人就基本沒了通訊。
後來知青回城,張褚雖然在村裡混得風生水起但在城裡沒有一點關係。那時候張赤遠和張思雨都已經出生了,曹桂香本來想回北平這樣小孩上學會方便很多,結果寄去的信件石沉大海,沒有迴音。
連親生父母都不肯幫忙,彭長平和秦貴生家也都有親戚急著返城,人人都想找關係,人人也都缺關係。曹桂香不想專門寫信麻煩師兄和師兄,就和張褚一起在村裡待著沒有像其他知青那樣千方百計地找關係,哪怕拋妻棄子也要回城。
還是張褚運氣好,也可能是支書和會計家這些年壞掉的桌椅櫥櫃實在是太多了,他倆欠了張褚太多人情。曹桂香和張褚在村裡蹉跎了兩年不到的時候,支書和會計就一起幫著張褚找了個縣城裡的木匠的活計。
張褚一家搬到縣城之後,張褚當木匠,曹桂香也撿起了老本行去縣城裡新開的餐館當廚師。在曹桂香的幫助下,那家餐館僅花了半年時間就擊垮了縣裡唯一的一家國營飯店,風靡全縣,一度成為一個傳說。
張褚說這事的時候許成還一臉震驚地插了兩句話,他早些年遊走各地尋訪隱藏在民間的小店的時候還聽過這家店的傳說,這家店僅紅火了幾年老闆就突然關門去做別的生意了,讓他一度十分遺憾。
然後張褚告訴他,老闆轉業是因為張赤遠要上小學他們全家搬市裡去曹桂香辭職不幹了。曹桂香的前老闆人還挺好,為了感謝曹桂香這幾年幫他賺的錢和讓他成為一個神秘的傳說,張褚一家去市裡買房的錢有一半是曹桂香的老闆出的,剩下的一半是曹桂香積攢下來的工資,張褚那些年的積蓄也就夠買點傢俱做個簡單的裝修。
故事進行到這裡,怎麼聽都是一代餐飲業大亨崛起的故事。
然後曹桂香就當起了全職太太。
一個是家裡有兩個小孩,曹桂香深深覺得這兄妹倆既沒木匠天賦又沒廚藝天賦,以後走手藝這條路怕是要餓死只有讀書這一條出路得好好看著:另一個則是因為她本就不是一[筆趣島 ]個有野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