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序

那日,朝午皆苦雨,雨聲雖激越,略添愁憂煩,遂渴思向晚天放晴。至夜未歇,但見,溟濛微雨曳孤燈,積久成流譁木琴,定定細嗅弦中味,綺窗忽而浮幻影。緩神後,雨夜沉吟:

奔命為粟米,榮辱不由己!

悲喜值一文?微鄙賽螻蟻!

得失運予奪,禍福哪共生?

雨降芳凋零,病久人誰惜?

憶及己之過往,不擅奔競逐利、覷機鑽營,只陷於泥濘,屈服於苟安;偶爾蜷身於幾本閒書,佯作須臾清高客;時而悲碌碌無為,經年少成,枉生一回!正是青絲未及行樂,翹首已見暮華;一身屢歷悲涼苦,心中無限傷慘嘆,難得一人訴諸語!百轉千回中,紆結鬱煩處,由是宕開一筆,盡興抒懷,把曾經的己悲己樂己無奈、己聞己見己銘感、甚至夢織空疏荒誕事,潺潺瀉於筆流間。一顆丹金誠心,幾寸無瑕柔腸,字字句句聊記,都是真情化語,以期山環水繞有往復,不忘來處、去路和歸途!此即本書之創作背景。

本書採用順敘、倒敘、插敘、亂敘之綜合手法交替撰寫,一條主線串全書,一個主旨貫整部,主線不斷,主旨不變,脈絡聯通,情節周折,前後章回不可更移,上下伏筆不可減刪。可謂,文雜而不亂、龐而不擾,字繁而不顛、多而不贅;緊要處濃墨渲染,刻畫角色情景細針密縷,精雕入微,使其鬚眉皆現,音容、心理跳躍於眼前;細枝末節可簡道處,則一筆帶過;堪可稱詳略適宜、去留得當。一應事件皆虛構,卻寓真情實感。不襲人牙後、重整舊編,自另闢蹊徑,別開生面。此即本書之構架特點。

一書盡,人透徹,深明,道莫貴于歸真!故而,從今,不求垂文揚採遺將來,只願與世推移有共鳴,能遇來者,悲我其文,憫我其人,望此一事,憾嘆漸息!

作者自謂:

黃粱一夢再酣美,終有驚醒大悟時!

痴心貪戀哭笑過,愛恨執念盡消弭!

悲歡離合蹉跎後,一枝筆桿縱餘生!

脫胎換骨我歸來,天寬地闊好去處!

浮生散場,永恆方始!

《一粟之滄海》至此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