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權傾大宋> 第四四二章 該結束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四二章 該結束了 (2 / 2)

“陰溝裡能翻船,郎君不要大意,一切要三思而後行。”王秀笑咪咪地道。

“說的也是。”

蕭慶恨得牙癢癢,但兀朮不說話,他也無可奈何,只能把悶氣憋著。

東平大元帥府行轅

“不知神京情形怎樣了,太上、官家無恙否?”

趙構和大元帥府右副元帥、知中山府陳亨伯,左副元帥知相州軍州事汪伯彥,大元帥府都統制楊惟忠及耿南仲、張啟元等人正在堂上議事,他臉色很凝重。

面對開封城被圍,二帝與皇族落入女真人手中的傳聞,由於訊息不通,很難了解真正的情形,造成人心惶惶。眾人只知道王秀率軍勤王,卻不知現在如何,是順利進入開封還是兵敗如山倒。趙構的話讓因戰事不利有些沉悶的大元帥府公廳,變的更加沉悶,眾人各自盤算自己的心思。

“前些日子,王秀與虜人在城外幾日血戰,正說是進入城中,現在怎麼無動靜?”趙構確實是有些擔心他的老子,至於兄長趙桓,這位皇帝不顧兄弟之誼,兩次派他入使金軍營寨,令他心中頗為不滿,對他的生死反倒無所謂了。

“大王,以末將看,王秀的大軍是臨時拼湊,他與虜人血戰多日,就算進了京城傷亡也不小,能不能守住四壁很難說啊!”楊惟忠做為武官,對金軍戰鬥力有一定認識,不太看好王秀。

張啟元目光閃爍,沒人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在場的人都知道,王秀斬殺折彥質,又誆騙了李回的五千騎兵,奪取大軍退入陳州休整。以朝廷制度而論,做為京西北路制置使,沒有聖旨殺人奪兵,絕對是晚唐五季割據勢頭的再現,是朝廷最大的忌諱。

對於王秀的這種做法,在場的諸位大臣包括趙構在內,都有一種牴觸與不滿的情緒,畢竟在沒有上意的情況下,雖有臨事斷然斬逐逃臣、義赴勤王的舉動,也可以說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再有祖宗家法也不免一死。

當初,在聽到王秀殺折彥質,趙構整個人呆了,不知如何是好。陳亨伯、汪伯彥等人更是在最初的驚鄂後,紛紛大罵王秀乃是逆臣,他也被氣的渾身顫抖,簡直無法無天。所以,眾人在言語上對王秀頗為不敬,直呼其名。

當代,並不是太親近的人之間,對人稱呼表字以示尊重,對人直呼其名或呼其外號,是對一個人的不滿或嘲弄,往往被人視為莫大的不敬。

“王秀得到李相公、折太尉的兵馬,一直盤踞陳州觀望,卻為何在天下守臣恭待聖音時,不顧一切的要進入開封,確實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耿南仲很不滿王秀,直指王秀圖謀兵權,趁機控制朝廷的不臣之心,字字置人於天下共憤境地,不能不說他用心很深。

趙構不經意地瞥了眼耿南仲,雙目閃過一抹蔑視,記得在前往龍德宮探視太上時,趙佶曾對他說耿南仲離間兩宮,他能對耿南仲有好感才怪,王秀是很不仗義,但你背後迫不及耐地落井下石,那可就是人品問題了。

更何況,在關鍵時刻,耿南仲放棄了趙桓,人品的確夠無恥的,要不是需穩定人心,他早就對這老廝鳥下手了。

陳亨伯等人儘管對王秀不滿,並大罵王秀是逆臣,但還是對王秀近年來的行為,還是感到稍許滿意。畢竟在這個非常時期,王秀的手段雖然過份,令人義憤填膺,但關鍵時刻儲存一支強大的力量,如果王秀能效忠康王,就再好不過了,既然人家舉兵勤王,眾人還未想過置王秀於死地。

耿南仲的話音剛落,這些老世故臉色木然,多少有些暗怪真是狗改不了****,都是被趕出京城的人了,還一張嘴就把人往死裡整。何況,都是當了宰相的人,難道不明白凡是但留一線?畢竟人家北上開封,要質問也得退了虜人再說。

“傳言宮中中使張泉,宣監國和聖人懿旨,命舉兵勤王的嗎?相公言過了。”陳亨伯忍不住為王秀說句公道話,由於怪耿南仲太過歹毒,語氣對王秀反倒客氣不少。

原來,王秀為鼓舞士氣,名正言順的勤王,透過張泉向全軍宣佈二帝蒙難,奉監國和皇后命勤王救駕,對全軍許以重賞,並且昭告天下。

耿南仲沒想到陳亨伯會當眾發難,令他很是難堪,心中對陳亨伯恨得咬牙,但面子上又不能對陳亨伯有明顯的不滿,畢竟人家在大元帥府地位是僅次趙構的實權人物。只能對陳亨伯的反駁,裝作沒有聽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