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起,太陽的光輝灑在武當山上,給山峰披上了一層霞光。山道上走來兩人,一位年輕的道士帶著一個十一、二歲的童子,童子卻是作儒生打扮。
這二人正是清靜道長和劉夢霖。距離劉夢霖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五年了。
當年沖虛與東方不敗一戰,他正好在廣場邊上,看了個正著,生在和平年代的他平時連打架都很少見,何曾見過這種生死之鬥,那餘德雄在眾人面前被刺身亡,大家好像司空見慣一般,眼都不眨一下,這對他衝擊很大。
他終於有點意識到了這個世界的殘酷,平時在武當山上還好,有門派的庇護,不用擔憂性命之危,但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躲在武當山上嗎?那與鹹魚有什麼區別,他還想縱馬江湖、快意恩仇呢。
餘德雄的死讓他知道,沒有高強的功夫在身,就去闖蕩江湖,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說不定哪天就會像餘德雄一樣被人一劍穿喉,橫死在路邊。
他學武的決心更堅定了,特別是東方不敗那無解的速度讓他心裡發麻,下定決心以後沒有找到對付這種速度之前,決不跟東方不敗對上。
以後的時間裡,劉夢霖多次向清微,或者清靜提出要學武。但直到一年之後,才被清微收為記名弟子,得傳了武當內功、武當綿掌、柔雲劍法,都是比較大眾的功法,象太極神功、純陽無極功、太極劍法、神門十三劍等神功絕學記名弟子就沒有資格學到了。
雖然如此,劉夢霖也如獲至寶,天天勤練不綴。這幾年來,靠著超強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他已經將武當派所藏的經文典籍,不論佛道還是儒家,全都讀了個遍,這為他理解功法訣要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要論對功法的理解程度,就是一般的師伯、師叔都比不上他,只是他沒有表現出來,怎麼說也是在公務員隊伍呆過的,低調做人他還是知道的。
這道家功夫和佛門武功一樣,要理解功法中的哲學內涵,道家術語,不然師傅教起來,說個八卦方位你都不知道,那還練什麼。
他所練的武當內功,雖然威力不大、進度不快,但用來打牢根基、養生卻是很好的,道家功法就是這樣,首重養生,講究性命雙修,求的就是長生,當年全真派的內功也是一樣,進度極慢,全真七子練了一輩子,還不如練九陰真經幾個月的人內功深厚。
這幾年下來,他的內功已有小成,綿掌和劍法已是極為精熟,只是由於功力所限,只能算是三流高手而已。
最近清靜被派下山公幹,劉夢霖在山也呆的有些膩了,靜極思動,就纏著清靜要跟著一起下山,說是功夫到了瓶頸,要到江湖上歷練一番,尋找突破的機遇。
由於劉夢霖被清微收為記名弟子,清靜也就成了他的師叔。清靜自打他上山就很喜歡他,現在有了這層關係就更加親密了。這幾年下來,兩人無話不談,清靜長年生活在武當山上,心思單純,少年心性,劉夢霖雖然外表是個正太,思想卻是個成年人,兩人正好相得益彰。
清靜被劉夢霖纏得沒辦法,也就答應帶他到江湖上見識一下,正好一個人無趣,有這個師侄陪著也好。
清靜這次下山是為了門下俗家弟子有批貨在陝西境內被劫了,賊人勢大,那弟子沒辦法就求到師門來了。武當家大業大,這麼多人練武所需,很大部份是靠門下俗家弟子供養,現在有事求上門來,門中自然要派人解決,這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清靜就是去解決問題的,江湖中人解決問題當然不會是口頭磋商,只會是比誰的拳頭大。清靜的修為現在也達到了一流,從傳來的訊息看,也就是平常的山賊,只是靠人多勢眾才能稱霸一方,門中認為派他一人去就可以了。
二人下山以後,直奔陝西方向而去。劉夢霖來到這個世界五年了,這還是第一次離開武當山,見識到古代,確切的說是明朝的日常景象。
他們走的是官道,路上人來車往,不算多,但也沒斷過,可見這時的商貿已經比較發達了。所見之人面色都不是很好,不說都是面現菜色,但也沒有紅光滿面,一路上人煙稀少,過了村莊,就都是荒野。
劉夢霖看到眼前的景象,心裡非常失望。閒言少述,二人一路風塵,靠著兩條腿花了半個月時間到了陝西境內,找到了那位求救的俗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