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陣法精妙絕倫,以桃花源中的【寒士】為核心,用神秘的血青銅進行壓勝,再以《桃花源記》手稿,作為調動它的陣眼信物……
“《桃花源記》手稿所到之處,【寒士】的劍鋒皆可橫掃。
“不過,若光只是如此,《桃花源記》手稿也與【寒士】本身無異了,有趣就有趣在另外一點上面,這也是吳先生當年發現的。”
魏少奇有些敬畏感嘆:
“這座由神話鼎劍與桃花源構建的大陣,無需任何練氣士的靈氣維護,而是以陶公的文氣作為類似點燃爐灶的柴薪,幾乎長久不熄的執行。
“因而《桃花源記》手稿,只能在長江以南使用,因為當時南北阻隔,作為名士,陶淵明的詩詞只在南國傳唱,文氣滿江南,等於說,一旦攜帶《桃花源記》手稿越過長江,往北走去,就失去了陶公的文氣柴薪,自然無法再使用此手稿了,落入北地,就與一張廢紙無異。”
杜書清抿了下嘴,忍不住插話:
“從這點,更能看出陶公彼時彼刻的想法了,估計早就料到有那麼一天,手稿遺北。”
魏少奇贊同點頭,對雪中燭道:
“所以鄙人那日才說,後面北魏那位姓崔的讀書人厲害,識得了《桃花源記》手稿,和陶公過招,將手稿拆解,把上面的三百二十字,一一放入北魏太武帝滅佛後僅存的三百二十座佛寺之中,並且佛寺分佈北地,每座佛寺皆可作為一處分陣眼,調動劍陣……
“於是,原本需要以陶公文氣為柴薪的桃花源劍陣,轉化為了以佛門香火氣為柴薪的新陣,新劍陣的核心依舊是【寒士】,被壓勝在無人可以找到的桃花源。
“只不過,它由原來的離開南國如廢紙,變成了永駐北地,無法南歸……”
杜書清想起什麼,開口:
“就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魏少奇一邊咳嗽,一邊點頭,臉色有些憧憬敬佩之色:
“嗯,總而言之,陶公首創的這一套劍陣體系,被破解了,或者說……是被清河崔氏的崔浩給改進了,劍陣體系更加完善,是南北兩位頂尖讀書人學識的集大成之物……不過知道的人卻很少,大多數人自以為它出自北魏皇室,殊不知是前面二人的成果。
“而這座崔浩化用來鎮壓北魏氣運的劍陣,後續也不知影響了多少件南北朝大事,是後續很多青史糊塗賬的源頭。
“而用吳先生那日的話說,從崔浩盜用此圖,將南陣化為北陣起,南朝的氣運就已經冥冥之中開始被北朝壓一頭了,某個天平早已傾斜,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雪中燭忽然道:
“其實魏先生說的只是南北朝鼎爭的其中一次‘鼎爭’級別的交手,算是一處暗手。”
魏少奇一怔,打量了下,發現面前這位金髮大女君臉上表情沒有意外吃驚,而是有些……視之如常。
“此話怎講,還有其它勝負手不成?”
她眯眸說:
“是還有一些明暗手,不過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沒必要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