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記載長滿了桃花之地的文章……文章?
“後面又說,這副卷軸是陶公留下的。
“那不就是這篇《桃花源記》了嗎,正好也是卷軸。”
歐陽戎沉吟稍許,推敲起來:
“【寒士】執劍人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走之前,不僅留下了《歸去來兮辭》劍訣,還留下了【寒士】,不過是以一副《桃花源記》卷軸的形式容納了【寒士】?
“卷軸形態的【寒士】,一直持握在南朝劉的皇室手中,在元嘉北伐時輔佐了北伐軍,這個有個細節,據目擊過的妙思所言,【寒士】的劍氣宛如天青色的長虹……
“元嘉北伐失敗,卷軸形態的【寒士】看樣子是落在了北魏鐵騎手中,被打回來了北方,八成是獻給了北魏太武帝,再之後經歷過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小公主殿下查到的史料,北魏太武帝后續似乎沒什麼大的舉措了,至少不像是有【寒士】參與的舉措……最有名的那一件事,是北魏太武帝,在一位清河崔氏的讀書人出策下,在北魏境內進行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廢佛毀寺行動,最後整個北朝短時間內只剩下了三百二十座佛寺……”
歐陽戎思索了會兒,輕輕搖頭,思緒轉移:
“而現在的京兆元氏,就是曾經的北魏皇族拓跋氏……這篇《桃花源記》的真跡又正好還在,被京兆元氏收藏至今。
“現在還被半個敗家子元懷民直接取來,落我手中……”
歐陽戎臉色不見任何喜色,反而有些凝重。
“這一副《桃花源記》真跡,是不是當初落在北魏太武帝手中的那副卷軸?還是說是後來人仿製的贗品,根本不是什麼陶淵明真跡。
“畢竟現在看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真跡,應該是那副藏有寒士的卷軸才對。”
歐陽戎輕輕點頭,又搖了搖頭。
“但還有兩個疑點。
“第一,現在這篇《桃花源記》已經經過太多人手了,真有漏給我撿?
“比如容真與宋副監正,她們是先過目了的,為什麼她們沒發現?難不成,真的那副,已經被她們掉包了?
“第二個疑點,此前我與容真之所以懷疑這副《桃花源記》真跡有蹊蹺,是因為當初李正炎、魏少奇一行人,舉旗造反前曾找過元懷民討要《桃花源記》的原文。
“現在知道了【寒士】可能是卷軸形態,還落入了曾經的北魏皇室之手,再回頭看,他們肯定是早就知道這一點的,所以才早早找上了元懷民。
“等等,不對勁,他們找元懷民要的是《桃花源記》的原文,而不是這副真跡卷軸,這是為何,是訊息有誤,還是說他們早就清楚這副真跡卷軸不是真品?”
歐陽戎一邊呢喃,一邊細細打量手中的帛書卷軸,不時用手指甲扣一扣卷軸的軸身,測試材質硬度什麼的。
可是,任由他怎麼測試,這副帛書卷軸都給他一種凡品的感覺,遠沒有當初在淨土地宮暴力測試夜明珠時那麼確切。
無堅不摧的鼎劍【寒士】就這?
就在歐陽戎考慮著要不要用火烤一烤,順便考驗下與懷民兄偉大友誼堅固程度之際。
他腦海裡有靈光閃過,驀然站起身來。
“對了,記得元懷民提過,李正炎等人找上他時,給他出示過一副桃花源圖,此圖的載體是不是也是一副卷軸?”
歐陽戎放下了這副帛書卷軸,背手身後,在書房內徘徊起來,臉色狐疑起來:
“桃花源圖與桃花源記,兩幅墨寶之間,是不是有什麼聯絡?
“可是妙思明確提過,她在元嘉北伐的南朝宋軍中,當時見到的【寒士】形態,是一副記載有長滿了桃花之地的文章卷軸,既然是文章,應該是一篇《桃花源記》才對,很明確,不是什麼桃花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