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權握天下> 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 (1 / 4)

《至略史•元寧卷》第一篇

崇明九年三月,北戰失利,周揚遣使議和,帝請之於太后,未果。

當一個國家失去了征戰的銳氣,也就失去震懾四方的倚恃,那種震懾並不需要真的擁有無敵的實力,只需要讓所有的敵人明白它絕對不會在任何進犯面前退避,對方的任何行動都必然會付出血的代價。

周揚在這時已經失去銳氣,而當後來,至略也變得畏戰時,一個青年文人在朝堂之上慷慨陳詞,舉的例子正是此戰的周揚。

元寧敗了,但是,梁永恩不僅保住了大軍主力,也將懷慶城毀於一旦,用的是永寧王調撥的十枚撼天雷,這使得胡興嶺外,周揚無邊城可據,因此,梁永恩在元寧史冊中的評價尚在水準之上,但是,對於元寧世族來說,這種毫無意義、又毫無所得的戰爭是無法容忍的。

至略人很早就形成了國土的概念,聖清聖祖時期的全盛版圖就是至略人認可的國土——東至大海,西至格拉爾山,南至蒼原,北至胡興嶺——也就是所謂的至略的全境。

不僅是世族,也包括普通平民百姓,都認為,在已經收回胡興嶺,而格桑高原與南境未復的情況下,與周揚開戰是毫無意義的,當然,開疆拓土是沒有人會反對的,可是,那是一場敗仗!於是,固執行事的陽玄顥成為了所有人眼中的庸君!

世族中已經有人開始醞釀上書彈劾皇帝了。

即使周揚對元寧降低姿態,也沒有改變人們對陽玄顥的看法,而面對那眾多的彈劾奏章,陽玄顥心志再堅定,也不免失去自信,更何況,他本就未受過挫折,心志遠不比金石。

謝清在接到齊朗的密信時,再大膽也不免變了臉色,只是到底沒有在信使面前表現,齊朗既然沒吩咐要回信,那人也不停留,向謝清行了禮便離開謝府。

齊朗也並不在意謝清的想法,那封信固然是將江南世族的動向告知謝清,但是,那些並非需要謝清支援才能辦的事情,而且,謝家本身的立場與他們並不對立,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謝清確定自己在朝中的立場。

齊家本也是南郡的既得利益者之一,藉著齊朗在朝中的權勢,齊家控制了南郡最好的三個港口,而謝家的船隊一直是元寧規模最大的船隊,兩家本身就從南郡的利益中分去了最大一塊。

作為從西格割讓來的領土,元寧在南郡的一切都需要南疆大軍的保護,這使得齊朗願意在這個時候維護康焓。

這種支援還不足以影響朝廷的走向。

在軍政大事的決斷上對皇帝進行彈劾,即使是世族聯合起來,也不可能輕易為之,南方世族這次的行動其實也是一種試探。

作為世族領袖,謝清乃至於謝家的意向也許就是一個風向標。

元寧立國以來,彈劾皇帝失儀,甚至是用人失察,都並非罕見之事,但是,決斷失當卻是當年關中世族聯合彈劾安閔王的罪名,也是安閔王廢位的直接理由。

這一次,陽玄顥的行為絕對可以“決斷失當”來形容,只是不知世族是否會用這個罪名。

齊朗很明顯是要謝清來做這個決定。

謝清幾乎是苦笑著自言自語:“你還真是輕閒。”

說是如此說,齊朗的用心,謝清倒也明白——無非是想成就他世族首領的地位。

當然,這並非難解之題——紫蘇只此一子,永寧王府不可能同意彈劾一個足以引致廢立之事的罪名,而沒有永寧王府的支援,彈劾者只怕會被認定“誣衊聖上”。

既要給陽玄顥一個深刻的教訓,又要保全他——難辦之處正在於此,所以謝清才有那麼一句感嘆。

京中的動向自是瞞不過永寧王府的耳目,夏承正接到王妃的傳訊,不顧身在議事堂便大驚失色,幕僚、參軍等都在謀劃著如何調派軍力,不禁被他唬了一跳。

“本王要回京!”夏承正心神稍定便脫口而出。

所有人尚不知緣由,又都是軍中出身,想勸也不知如何勸,納蘭永卻是經過那些上位爭鬥的,心思一轉便笑道:“殿下回京與否並無不同,何必多此一舉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