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南FC並不是一隻K聯賽的傳統強隊,2017年才剛剛奪得了K2聯賽的冠軍,升入K1聯賽。但上賽季他們的表現非常好,險些創造韓國版的“凱澤斯勞滕奇蹟”,最後奪得了K聯賽亞軍,獲得了亞冠資格。
可能是由於踢法相剋的原因,中國球隊長期患有“恐韓症”,而泰山隊則是表現最為突出的一支.長期以來,對陣韓國球隊,輸多贏少,此前16次對陣韓國球隊只贏過2場,更是屢次出現被大比分屠殺的況。
因此,今年是李小鵬第一次帶隊打亞冠,他的目標除了小組出線外,還想讓球隊扔掉帶了多年的“恐韓帽子”。
泰山俱樂部上下十分重視這場比賽,在賽前做了諸多準備,食宿、行程上都早就做好了謀劃。上一場更是雪藏了多名主力球員,否則也不會拿不下鵬城佳兆業,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為了亞冠犧牲了聯賽成績。
球隊多線作戰,必須得有所取捨,密集的賽程很容易拖垮球隊的體能和心態,人員必須得進行輪換,這也是泰山隊多年參加亞冠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泰山隊一直被外界詬病為“外戰外行”,今年俱樂部下決心要“打好外戰,為國爭光”,在賽季開始前制定的戰略目標是“亞冠優先,聯賽次之,足協盃隨緣”。
這也是足協盃對陣泉城星期六時,大規模使用預備隊隊員的重要原因。要不然,三大外援齊出,泉城星期六早被幹趴下了,哪還用得著出現最後的驚心動魄時刻。
關於這個客場怎麼踢,教練組早在這次“南征北戰”之前就經過充分研究討論,制定了預案。
戰術打法上還是揚長避短,發揮高優勢,主打上三路,爭取用頭球頂死對方。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臨近比賽的前一天卻出現了意外地變故。
泰山隊的進攻橋頭堡佩萊在賽前踩場訓練中不慎扭傷了腳踝,鐵定無緣第二天的比賽。
踩場訓練結束後,李小鵬召集教練團隊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對策。
由於亞冠報名採用的是“3+1”政策,所以泰山隊的第4外援格德斯未報名,無法頂替受傷的佩萊。
而泰山隊的鋒線從韓鵬退役以後,就一直是外援當家,現在兩名外援前鋒都無法出場,球隊出現了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臨陣折將,教練組很是頭疼,經過一番研究商討,主要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一是,把費萊尼頂到鋒線。費萊尼高、力量、頭球技術都不遜於佩萊,也經常在比賽的最後時刻被頂上鋒線,是可以作為中鋒用的。
只是如果他去了鋒線,後腰的防守力度勢必會被削弱,韓國球隊球風兇悍,中場的防守非常關鍵,費萊尼不在位置上對防守有很大隱患。另外,他雖然球技高超,但畢竟不是前鋒出,中場球員的很多技術動作和第一反應與前鋒球員並不一樣,偶爾客串一下也許會收到奇效,但如果整場比賽都固定在中鋒位置,效果卻未必會好。
二是,內部挖潛。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用目前陣中的國內前鋒球員頂替佩萊,這樣做的好處是,費萊尼還在原位置,人員構架只動了鋒線一處,不需要做乾坤大挪移式的大規模調整。
但問題是,國內球員的能力和義大利中鋒相差太遠,簡直就是漢陽造和義大利炮的差距。本來鋒線是泰山隊最強的一環,結果現在變成了劣勢所在。而且,目前陣中的國內球員沒有佩萊這種高中鋒型別的,換了人就相當於換了打法。
針對這兩個各有利弊的方案,大家的意見不統一,各持己見,莫衷一是。
李小鵬也有些躊躇,在凝眉思索片刻後,突然向高遠問道:“小高,恁有啥意見?”
高遠只是資料分析師,他彙報完對手的況後,就沒他什麼事了,作為隊務他甚至不能算是教練組的核心成員。此刻,李小鵬卻突然徵求起他的意見,不讓高遠吃了一驚,也讓其他人都暗暗咋舌。
不過,針對這個問題,高遠早在心裡思考過多次,只是人微言輕沒有貿然發表過意見。現在既然李小鵬主動問起,他也不再藏私,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我覺得這兩個方案各有利弊,雖不完美,但都有可取之處,我覺得應該將其融合在一起,取其精華。”
李小鵬眉毛一挑,問道:“怎麼講?”
“既然費萊尼打前鋒機動不足,而咱們的國內球員又不擅長頭球,為什麼不組合在一起搭檔呢?索變陣,改打4—4—2,由費萊尼搭檔一位國產前鋒,這樣既有高度又有機動,不就彌補了佩萊缺陣的損失了嗎?”
李小鵬沒說什麼,教練組中卻有人嗤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