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舉孝廉
第四條是必須有至少三個城鎮申請成為共鎮的附屬城鎮……這個太難辦了,自己的附屬成鎮現在只有一個,就是日鎮,但是藍河和天山雪蓮不會難為自己,只要自己一說,他們肯定會同意,不過這也才兩個成鎮,餘杭地界上現在還剩下一日一天一個太陽鎮可以打主意,但是一日一天跟自己關係不錯啊!他要是不同意自己怎麼下得去這個黑手,自己雖然盤剝過他,但是畢竟是朋友的說……
最後一條是想成為大漢第一個升級成縣的領主玩家,該玩家必須有歷史級英雄任務投效才行,注:只是第一個升級成縣的領主玩家需要這條規定,第一個縣級領主產生之後,系統將自動刪除該任務。這條到是簡單,歷史英雄人物自己不但有,而且還有兩個,趙雲和關羽都在,如果牛金他們也算英雄級人物的話,自己有五個呢……
炮大有很心煩,但是煩也沒辦法,問題總要解決。一步一步來,炮大有決定由淺入深,先從最簡單的部分著手……
炮大有身為,無字首名校尉,有字首名的比較高階,比如公孫瓚這個護烏桓校尉、還有曹操現在的官職長水校尉,這些校尉都是有職權的實權校尉,炮大有這種校尉只是揚州地方軍的校尉,不能跟人家比……
言歸正傳,炮大有是個校尉,雖然是低階校尉,但是身邊也可以徵辟一名長史、兩名掾吏和一名書佐,掾吏負責幫他處理政務,李晨和武安福給他當了掾吏。長史則是武職,校尉不在的時候長史要肩負起校尉的責任,校尉在的時候長史作為校尉的副官要給校尉出謀劃策,還要幫校尉差遺補漏,比如安營紮寨,校尉選好位置之後,就可以不管了,長史要負責把營寨紮好,還要考慮防禦、取水等瑣事……
校尉是比兩千石的高階軍官,長史則是比一千石的中級軍官,比軍侯強多了,炮大有本來很中意關羽給自己當長史,但是關羽現在又要獨當一面忙水軍訓練,還要在船舶司幫著研究改進樓船,騰不出手……
炮大有隻好認命趙雲給自己當長史,還兼著共鎮一個部的軍侯。炮大有宣佈了認趙雲為長史的命令,共鎮政治屬性上漲到99,還差最後一點。炮大有一看把校尉府書佐也任命了吧,鑑於最近共鎮學政金川在崗位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打算重返管理高層,所以炮大有決定任命金川為日鎮亭長,原日鎮亭長畢璽由於長時間實踐,政務屬性突破60,回共鎮認炮大有校尉府書佐。共鎮政治100。
完活,接下來是文化屬性,共鎮的道觀自從建成之後炮大有還沒去看過,這回正好去檢視一番,也許能提高共鎮的文化屬性。
共鎮的城市規劃本來是沒給宗教留地方的,但是既然系統獎勵了圖紙和宗教人員,不要白不要,炮大有把道觀建在船舶司後面的一座小山上,風景秀麗,人煙稀少,正好可以讓道長們不理俗世,專心修道。
炮大有上山在上清觀門口遞上名帖,馬上有小道士把他請進靈宮殿,自己去找掌門出來接客……
掌門一聽共鎮的地頭蛇,揚州校尉大有來訪,馬上更衣見客。
“道長別來無恙!”炮大有見了掌門想了半天憋出一句話。
“有勞大人大駕光臨,小觀蓬蓽生輝。大人來了怎麼也不看茶!”道長說道,小道士急忙去倒茶。
道長引炮大有到偏庭落座,兩人一番寒暄,炮大有才得知在自己共鎮落戶的上清觀掌門名叫張修,坐下有九個弟子,張修本人師承天師道,漢中張魯是他的師弟,當然現在張魯還不是以後那個割據漢中30年的張天師,張魯現在還在成都當他的道士……
炮大有跟張修聊了一會,說出正題:“道長可知我這共鎮如何提升文化屬性?”
“這個老道略知一二,提升文化屬性有兩個辦法,一是興辦學校教書育人,然後舉薦人才給太守大人,太守大人如果認為人才不錯,自會把他推舉為孝廉上報朝廷。這是其一,其二就要從道教下手了,如果大人能讓老道的弟子們下山傳道,讓共鎮百姓有所信仰,那麼就能很快提高共鎮的文化屬性。”張修說完靜靜的看著炮大有。
炮大有想了想,讓張修下山傳道是最簡單的辦法,但是他去傳道成功,共鎮確實能提高文化屬性,但是百姓要是都信了他的天師道,自己這個領主往哪擱,太平道黃巾之亂剛剛過去,造成的動亂可是歷歷在目,現在大漢官府的號召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就說這小小的餘杭縣已經快一個月沒收賦稅了……
另外一個辦法是舉孝廉,這個舉孝廉肯定很麻煩,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會稽太守推薦首先就是一道坎,會稽的太守自己倒是認識而且很熟,不就是張裕嗎?那老貪官前幾天花錢買了個太守做,自己去求他到是可以,但是每個郡每年只能向朝廷推舉一名孝廉,會稽有多少世族豪強盯著這個名額呢,自己拿什麼跟人家爭,再說自己推舉誰呢?推一個剛畢業的學子肯定不行,難道推自己苦心培養出來的人才,畢翊畢璽他們自己離開那個都不行,真頭疼……
炮大有又和張修說了幾句,張修見他沒有讓自己下山傳道的意思,很失望。炮大有離開上清觀。
回到校尉官寺,炮大有榮升校尉,駐防共鎮在共鎮亭長旁邊蓋了一座官寺,炮大有在這裡上班。炮大有讓人在有間客棧叫了一桌飯菜,正在一邊思考文化屬性問題,一邊吃飯,正趕上武安福回來蹭飯。武安福吃飽喝足一見炮大有有心事問道:“大人何事煩惱?”
“文化屬性。”炮大有心不在焉的說道。
武安福想了想道:“大人去見過上清觀了?”
果然是共鎮政務最高滴淫,炮大有說道:“剛回來,張老道給了兩條路,一個是舉薦孝廉,一個是讓他下山佈道。”
“大人煩惱的是,不知道該不該讓他下山傳道?”武安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