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丁升設計第一個版本的聚合物電池,由於容量過小帶不動一整套戰甲,連半成品都沒做出來,就直接就放棄了。
但有句話說得好,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現在換個角度,把這套方案調出來帶動三五七八寸的LCD螢幕手機......
哎呦,不得了。
“初代聚合物電池方案轉型手機電池第三次下調資料顯示,搭載該電池方案的當前市面主流高階手機觀看高畫質影片的時長為280小時,通話時間約36天,純待機時間約為一年...建議,繼續下調電池容量。”
儘管丁升已經足夠剋制,將聚合物電池中的一分部高分子材料移除,沒想到電池容量依舊犯規。
“記錄第四次下調資料...”
實驗臺上,他再一次大刀闊斧的對手裡的聚合物電池進行改造。
很快,一塊容量適中,兼具安全性和便攜性的全新高分子材料聚合物電池手機版正式出爐,根據關雎代入水果4代中模擬,最後得出了充一次電可以進行120小時視訊通話和待機四個月的優秀成績。
聚合物電池並不是什麼新概念,之所以沒能在市面上廣泛應用開來,一是因為確實有諸如“電解質難以提純”、“過充和過放嚴重影響電池壽命”等技術難關沒有攻克;二則是任何新科技都會面臨的問題,成本高。
首先,技術對丁升來說問題不大。
至於省成本......
如果說要把一件產品做到極致好,那麼丁升仍舊走在轉型和攀升的路上;但要說把一件產品做得更差,那他說第二,任何平行宇宙都沒敢說第一。
不吹牛。
真的經驗太豐富。
丁升手裡的改版電池應用到手機上,一塊成本大概是五百元,當然肯定不算低,但如果能夠大規模量產,成本可以低一半。
二百五十塊錢換一塊這種水平的電池,貴嗎?
貴!
隱隱約約似乎還真聽到有人說貴,那好,把電池中的限定高分子材料用“對均聚物聚偏氟乙烯”代替,成本還可以繼續下探。
總而言之,丁升的這塊電池對當前乃至未來十餘年的手機電池市場,無論使技術還是價格,都是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現下全球範圍內,有哪些公司在研發用於手機的聚合物電池?”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丁升的產品是很好,但畢竟是小作坊裡走出來的“平民”,要想和市場上的“大門閥”競爭,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更需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