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劍成,躊躇滿志的莫江南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這一次嘗試。
古人云:十年磨一劍。
的確,要得到真正的好的作品成功率很低,打廢百斤原料能得到一把過得去的作品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但莫江南並不滿足於這樣的成績,他要實現的是塵封了上千年的宿願,之前蒐集的各種刀劍在他看來有著太多的瑕疵,他要的是完美的作品。原來的那把極品無名古劍經過他的多次測試,發現在距劍尖六寸的地方鍛打得不夠均勻,這個別人都看不出來的瑕疵在他看來就是屬於敗筆,眾人眼中的寶劍在他這次的嘗試中與廢品沒有區別。
劍長99CM,刃長73CM,重0.97KG。
原來的那把無名寶劍讓莫江南突破了最後的難關,他選用了三種鋼料,中間的一層起到了一定的粘合作用。整個鍛造過程都在計算機的嚴格監控中進行,每個微小的細節在事先都做了嚴格的規定,一切都在程式中進行,為的就是保證作品的完美和成功率。
縱是如此,莫江南還是打廢了一百多斤自己費很大勁才收集到的鋼料。
劍刃的紋路何止千層,其細密程度肉眼已經難以分辨,也就是說這是一把看不出紋路的花紋劍。莫江南這把劍反覆摺疊了有二十三次,算起來竟有千萬層!
眾所周知,傳統工藝鍛造的花紋鋼稱為百鍊鋼,或是千層鋼,千層劍紋被認為是比較合理的,起原因是為了保證鋼材裡碳含量的穩定。摺疊的次數少了,則鋼料的結合度不夠,但如果摺疊的次數多了,那就很難保證硬度。因為熔鍊的次數增加,導致碳元素的流失,而且在鍛造的過程中還得顧及鋼材的延展性,摺疊次數越多,越容易造成廢品。
所以莫江南就設計製造了那些輔助裝置,鍛打的力度、熔鍊的溫度以及環境都被精心設計,為的就是保證成功率。所以經過莫江南的十幾道打磨工序,前後也就花了一年的時間。
以牛角做成劍柄,用桃木做了劍鞘,這把劍的風采才真正展現出來。
拿著自己鍛造的寶劍,莫江南有些激動,他肯定,自己家族世代的夢想已經被他實現了。此劍從工藝上說,已經是創造了傳統工藝的一個顛峰,無論從外面還是內在質量上來看,都找不出任何一點瑕疵,這已經算是傳統工藝的極至,硬度和強度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標準。
把劍掛在祖屋的祠堂上,莫江南足足興奮了一個星期。
這把劍莫江南已是無數次把玩,卻依舊愛不釋手,畢竟這把劍可以說是自己的全部心血,也是家族裡到目前為止鑄劍技術的最高成就。每一絲的紋路,每一縷寒光,都似乎散發著讓他心情舒暢的氣息,雪亮的劍條上刻著莫江南的名字和他給劍起的名字。
江南.宿命。
這把劍叫宿命,他希望能夠達到祖輩們期望的目標,成為一把絕世好劍。
刃口測試硬度HRC67,劍條折成九十度也不會折斷或是產生形變,莫江南不認為有人還能做得更好,以前的他甚至還不相信能夠做到這個地步。
這樣是否就能達到莫家祖輩的要求呢?
莫江南不知道,因為他父親沒有告訴他達到要求的標準是什麼,只是非常肯定地告訴他如果有一天這個目標實現了,鍛造者自己會明白的。他想來也是,連自己做的東西達到一個什麼境界都不知道,不就是井底之蛙嗎,還好意思以鍛造世家自居嗎?
然而在所後的幾天裡,他的興奮又慢慢地冷卻下來,因為他想起了那把青銅劍。
到底哪一個更強一些?
結合現代科技與數千年經驗的沉積,莫江南認為自己造的劍沒道理比不上,就算簡單地從材質上比較自己的劍也是處於優勢的,哪有鐵器硬不過銅器的道理?
想是這樣想,但那天兩把劍的對拼還是讓他記憶尤新。
那把無名古劍已經算得上是劍中極品,卻被一把半截的銅劍拼了個勢均力敵,不得不說這把銅劍已經超出了莫江南所認知的常識,達到了一個神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