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定說道:“與西商帝國打了近兩年,也是時候該收尾了。南昌之戰,只要我們安排得當,是有可能全殲敵軍的。之後,我們可以好好休整幾年。”
“奉孝,你說說看,怎麼全殲從荊州來的敵軍?”
郭嘉道:“回陛下,我們的兵力,稍顯不足。能否從中原,再抽調一些兵力過來?”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現在哪還有多的兵力?”
華夏帝國的部隊,幾乎都被整合成第一、第二集團軍了,哪裡還有更多的兵力。
“陛下怎麼忘了,樊城、新野一帶,還有幾萬兵呢。可以從那裡抽調兵力,前來參戰。如果再讓甘寧的水軍,控制牛堵內江,把樊城的兵力,都運送到江夏。那我們就多了幾個師相助,大事可成矣。”
許定都快想不起了,樊城一帶,到底還有多少部隊。
他問道:“能抽調來多少部隊?”
“除去駐守的,大約兩個師吧。”郭嘉回道。
“才兩個師...。”
“陛下可不能小看了這兩個師,運用得當,他們或許是消滅敵軍的關鍵呢。而且,我們佔住江夏,敵人就不能走水路逃離。要麼與我們交戰,要麼退回荊州。”郭嘉分析道。
“容我想想。”
這已經是與西商帝國的最後一次交戰,許定不想出任何的意外。
深思熟慮後,他應道:“好吧,把樊城的部隊,抽調兩個師...。”
“陛下...。”這時賈詡道:“臣以為不妥。”
“怎麼不妥?”
郭嘉也看向賈詡。
賈詡道:“陛下請想,現在的荊州,是什麼局勢?”
“敵軍把部隊都調來南昌了,荊州空虛啊。我們不趁著這個機會,奪取荊州,卻調兵去江夏,不是錯失良機嗎?”
“臣建議,調集樊城一帶的軍隊,入荊襄作戰,儘快收復荊州。這樣敵人就失去了根據,如果南昌之戰,我們再取勝,他們就逃無可逃。”
郭嘉道:“文和,你不要忘了江夏。江夏是個很大的缺口,敵軍可以從那裡,轉到柴桑,之後回宛陵、建業,這會給魯肅那裡,增添許多的麻煩。而且,也能繞到我們後方,對我們行成兩面夾擊之勢。”
“此不得不防。”
兩人說的都有道理。
許定一時也拿不到主意。
他找了個折中的法子:“不然分兵而行。一個師攻打荊州,一個師駐守江夏。雖然兵力少些,但是兩邊都能顧得上。”
“兩位先生,你們覺得如何?”
“呃...。”兩人相互看了眼。
“荊襄九郡,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僅用一個師,怕是很難做到,全部佔領。因為敵人並沒有完全放棄那裡,各城還都有守軍。而去江夏的部隊,不僅是要堵住那個缺口,在必要的時候,還得向南推進,與我們形成夾擊之勢,有利於全殲敵軍。陛下這樣安排,怕是兩邊都討不得好啊。”賈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