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老王也想我登基稱帝。
世家有廢劉氏之心。
謀劃關東諸侯擊許成功,擊敗南匈奴的功績,讓董卓的內心愈加的膨脹了。
此時坐上那個至尊寶座的念頭更加了。
所以王允的到來,以及這翻帶些隱晦暗示的話,讓他浮想聯翩起來。
直到王允喚了幾次丞相,董卓這才回神過來道:“子師這不太好吧,天子雖然昏庸了一些,不過到底還是一個孩子,多調教幾年還是能當大任的,你看他這不就是下了罪已詔嗎?
說明他是一個實誠的孩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相信在陛下的城心感召之下,大漢不會有事的。”
如果不是需要虛與委蛇,忍著圖謀大事,王允真想站起來怒罵。
無恥老賊,要不要臉。
不過王允並沒有太明顯的表情變化,只道:“丞相說得及是,不過陛下年幼,全靠丞相鞠躬盡瘁,操勞著國事,大漢才會太平無事,才能長治久安。”
“哈哈哈,子師言重了,言重了,是在我們大家的一共同輔助之下,才會有大漢的興盛,百姓的安樂。”董卓一點也沒有不好意思的感覺,很是享受王允的推捧。
王允趁機說道:“那丞相,天子祭壇求雨之事要如何安排。”
董卓到是沒直接回,而是看向李儒。
李儒道:“丞相,求雨之事需要選一個黃道吉日,還需要搭臺弄好準備工作,馬虎不得。”
董卓微微點頭,然後轉過來對王允道:“子師告訴大家要稍安勿躁,此事急不來,先讓欽天監選個好日子,我在命人修土臺,搭祭壇。”
“是丞相,一切丞相作主,我會跟百官溝通的。”王允道:
“不過旱情如火,要及早一些才好,不然影響夏秋收成,恐引起大軍不穩,耽擱了丞相的大事。”
“子師有心了!放心咱家交待的事,沒有敢耽誤。”董卓很欣賞王允為他跟西涼軍考慮的這份態度。
他董卓就需要這樣的世家官員。
這才是他最好的手下。
王允離去,李儒道:“丞相,王司徒今日有點奇怪,求雨之事需要慎重,萬一……”
董卓擺擺手道:“文優不必擔心,子師是可以信賴的,不就是求雨嗎?這個滿足一下朝堂上的那一些,他們不掙扎一下又怎麼會知道絕望,又怎麼會對大漢真正的死心。“
李儒還是有些擔憂道:“只是丞相,萬一下雨了怎麼辦,豈不是……”
“豈不是給小皇帝做了嫁衣是吧,放心,我讓欽天監的人算過了,他們說最近一個月都不可能入雨,所以小皇帝不過是瞎折騰罷了。”董卓帶著一絲看好戲的口吻道:
“如果到時雨也求不來,蝗蟲也止不住,我想小皇帝跟他最後的忠臣們應該會更痛心很絕望吧。
真期待許定說的蝗災呀……”
此時的董卓是勸不住了,李儒無奈只好不提,轉而是與他商量一些細節,又親自去問了欽天監的人,還找了一些關中的高壽老人,尋問了歷來關中的天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