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
威海侯來秋後算帳了,早知道就不該跟著公孫度去攻打遼東了。
一小半的烏桓部族紛紛跑到蹋頓尋求解決的辦法,商議去留意向。
看著寇婁敦、厥機、沙末汗、普廬四個部族王,蹋頓有絲自鳴得意,至少他能籠絡一半的烏桓部族。
但是這分得意之下卻也是深深的憂慮。
出路在哪裡,人最怕的就是做選擇,尤其是前路飄渺看不到未來。
本來還有劉虞可以投靠,可是現在劉虞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沒有可以庇護烏桓的人了。
“各位我想問大家一句,如果我們拒絕了這位威海侯,我們能去哪裡?”這是蹋頓這幾天一直在想的問題。
此時拿出來討論,顯得非常有意義。
是呀!拒絕了威海侯他們到哪裡去安身立命。
投效公孫瓚,那不可能,公孫瓚是一個比許定還要瘋狂的瘋子,在他的心裡只有死掉的烏桓才是好烏桓,但凡哪裡還有活路,他們也不會跟著公孫度混了。
既然公孫瓚不行,那北投鮮卑呢?
別鬧,烏桓跟鮮卑是死敵呀,別看烏桓也是草原部族,但他們是雜貨,在草原上並沒有地位,全靠投奔中原漢人才有生存之地,能不被鮮卑給滅了。
北投鮮卑那就是送羊入虎口。
“天大地大,好像並無我們的容身之處!”寇婁敦哀嘆一聲,無比悲觀的說道。
其它人也是面露悽色,心中也無主意。
不然也不會來找蹋頓了。
蹋頓見眾人如此神色,心中便有了主意,非常委婉的說道:“唯今之計只能暫時投效威海侯了,威海侯雖然行事做風霸道了一些,但是講規矩,只要不犯他的忌諱,他也不會亂來。”
這話到是不假,因為貪至王就是一個例子。
蹋頓雖然一統烏桓之志,然而現在的局勢不得不讓他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只要蹋頓你都願意跟威海侯走,我們也沒有意見!”最先響應的是普廬,因為他在各部中實力最弱,只要能留存下去,什麼屈辱他都能接受。
寇婁敦、厥機、沙末汗三人見此自然沒有意見,紛紛附和起來。
“好!既然大家意見統一我這就讓人聯絡貪至王,由他牽頭與威海侯取得聯絡!”蹋頓心中一萬個不捨,但是嘴上卻應承了下來。
很快貪至王收到訊息,並彙報給了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