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情況就是這樣,刺史與鮑信皆敗於東萊軍之手,鮑信以退回了濟北國,接下來我們要如何?”
應劭看向三人,其實他心裡以有了決斷,只是想聽聽三人的看法。
孫康道:“主公我等應該立即退回泰山,不能在留在徐州了。”
尹禮則道:“主公,我們應該立即派使者與東萊修好,以免東萊軍南下報復泰山。”
尹禮的話讓鮑信有些猶豫,這個提議有點漲它人志氣,滅自家的威風,這還沒有跟東萊軍交戰呢,先怯戰示弱了。
昌豨這個時候站起來道:“主公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撤,我們有四萬大軍,現在即是兵精糧足,又有城池堅固,何必要怕東萊軍。
劉岱與鮑信敗,是因為他們跟東萊軍野戰,我們不跟東萊軍野戰就是了,重兵守在城內,東萊軍能奈我們如何。”
這個聽上去卻是有點道理。
東萊軍的野戰無敵,攻城戰未必就能打敗他們。
只是留在琅琊郡,終是讓他不安心。
見應劭猶豫,昌豨抱拳道:“主公,千萬不能隨便退走,否則氣勢一失,退回泰山東萊軍也會追來,那時我們還要退往哪裡,如果主公怕有閃失,可帶兩萬大軍回防泰山,我領兩萬守在陽東、安東等城,如此主公防北面,我來防南面,即使不跟東萊軍交戰,也要防止他們進攻泰山才是。”
昌豨的這個決定讓應劭大為心動,所以點頭同意道:“可行!那就命你帶一萬五千人馬守陽都與安東等沂水一線,孫康你帶五千守蓋城,尹禮隨我退回奉高。”
“諾!”三將出來領命。
很快應劭帶著大軍走了,昌豨望著應劭興奮得不得了。
“我有一萬五千人馬了,又有兩座重城,老子要做琅琊郡太守,應劭你個笨蛋等死吧。”
審配這一邊擊敗劉岱之後,留下張遼的玄甲騎守邊境,然後南下,很快在營縣與關羽部匯合。
兩支大軍二萬之眾浩浩蕩蕩的南下。
“報!軍師,泰山太守應劭部將昌豨差使前來!”
“哦!昌豨來使,有趣!”審配撫須笑道:“將人帶過來,看看這個昌豨想幹什麼?”
很快昌豨的使者過來,審配問道:“你就是昌豨的使者,昌豨讓你過來有何貴幹。”
來人拜道:“稟大人,我家將軍想降大人,想為君侯效命,特命我前來與大人商榷如何拿下泰山郡。”
“哦!還有這種好事,昌豨到是個明白人,知道打不過我等所以乾脆早日投降了。”審配臉帶愉悅之色,于禁、臧霸、關羽等人竟是喜色。
來人迎奉道:“大人說得沒錯,所謂識實務者為俊傑,君侯手下文武良才,將士猛銳,悍不可擋,遂早有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