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求援徐州,陶謙心裡暗道,第一是不可能的,第二就算求來他也幫不了忙,一但許定拿下東萊,他徐州的兵馬敢去青州嗎,立即就會被打回來。
在者說了,他也沒有這麼多的兵將去幫別人,徐州是四戰之地,守都守不過來,哪敢出去惹事非。
所以曹宏的分析看似有理,實際狗屁不通。
翌日!
陶謙在次宴請許定,這一次是清湯宴,沒有這麼多的酒肉,叫過來作陪的人員也沒有這麼多。
簡單的時食,互相又談了一下彼此之間睦鄰友好的感情,陶謙最後表示願意與許定守望相助。
生怕許定日後反悔,陶謙等人還在陳登的建議之下籤訂了文字條約。
並以此來束縛許定,使其不敢背盟南攻徐州。
許定求之不得,痛痛快快的簽訂了這份條約。
“師父,徒兒很是不解,這份條約實質是對我們威遠島並沒有什麼好處,相反還極大的限定了我們未來的發展,束縛了我們南下的道路。”不光是趙雲、黃忠等人想不通,連一向聰明的法正也看不懂。
許定這一招有點昏呀!
文字條約就是陳登這個徐州一等世家子弟挖的坑。
師父應該看得出來呀,為什麼要跳進去呢?
許定只是笑了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望著大海的方向道:“暫時為師是不會告訴你原因的,你可以自己去想,往大了分析,以天下為棋盤,大膽的假設推理去分析,為師這麼做是有道理的,而且穩賺不賠,你見過你家師父什麼吃過虧嗎?”
這一刻許定笑得有點詭異。
沒有人會想到曹操接下來會強勢崛起,沒有人想到精明的陶謙過不了幾年就會垂垂老矣,日薄西山,為了保住自已的後人而三讓徐州。
時間會證明一切,數年而以,他許定等得起。
徐州乃四戰之地,過早取得,也未必是好事。
等料理了北方,取得大勢,徐州不戰自下。
北方,冀州幽州才是重要的戰場,他的目光時刻關注著這邊。
有了盟約束縛,這一下陶謙也安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