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大秦帝國】
西元一二零零年,秦大業十八年。秦帝南宮玖因操勞成疾不幸駕崩,因其在位未立皇太子,遂引發諸王子戰爭。為爭奪皇位,諸王子相互廝殺……以致秦都洛陽血流成河,百姓受難,社稷飄搖!
(為)不忍百姓苦痛,是年十二月,年僅十七歲的皇三子燕王白不得已率兵平亂,進駐秦都洛陽。
秦內亂訊息傳來四國京師,四國皇帝遂遣使相互修好,並商討組建四國聯軍,以之伐秦,瓜其分之。四國皇帝皆信,(秦)內亂四起,社稷必然不穩,此時伐秦乃天降良機,遂決議各發兵二十萬(各自領任本國主帥),稱百萬雄師,浩浩蕩蕩,進發長安。
因秦內亂,秦軍精銳盡在洛陽,邊境、關隘兵力大部被調,秦軍不敵,節節敗退,各地關隘八百里告急!
西元一二零一年,正月。燕王南宮白在親信及一班大臣的擁護下登基稱帝,用年號開皇,是年為元年。
秦開皇元年,正月十六。帝國皇帝南宮白平定內亂之後,親帥大軍三十萬西出洛陽,迎戰四國聯軍。南宮白自幼熟讀兵書且驍勇異常,三月,便敗四國聯軍於函谷關,後拿下麥城,虎視四國中軍大帳。
四國主帥本就貌合神離,今面對如此強敵,心有膽怯,再言戰場指揮不一,意見相左極致,豈能不敗!
四月,秦軍在皇帝南宮白的率領下,劍指四國(各)中軍大營,逐一擊破。至此,四國聯軍瓦解,南宮白抓住時機,揮師繼續西進,進而一舉收復所失之地。(在)收復失地之際,南宮白本欲帥雄師一舉掃平四國,一統山河,奈何洛陽傳來不好訊息,遂(急)止行軍。
而另一方面,四國皇帝見秦軍勢如破竹,紛紛遣使覲見南宮白,言之願意獻上黃金、白銀各百萬乞求言和,南宮白憂朝中有變,遂(急)同四國達成休戰協議。
(休戰)第二日,南宮白命大將軍蕭俊賢屯兵十萬於邊境長安,虎視四國,後急班師東歸。
怎料東歸途中,在長安與樊城之間的峽谷地帶[1]突然遭到重兵伏擊,以致傷亡慘重,二十萬大軍頃刻幾乎化為灰燼,南宮白自身也未能抵擋利箭之極速,身創數十處。
當此時,峽谷上方飄起了蒙古、南越、吐谷渾、渤海四國旌旗。
注:
[1]峽谷成溝壑,地勢險峻,東西蜿蜒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