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這是我家主公給你的信。”
趙雲和黃忠分出勝負後,公孫瓚雖然沒有半點不悅的表情,但是他還是想趁早離開。不過早就盯著他的徐榮先一步攔住了他,並迅速將公孫度留下的書信遞了過去。
怎麼就小瞧了“魔神”了呢?是腦子抽了嗎?
公孫瓚腦子裡輕輕一過,就知道公孫度想要的是,接過書信的同時,就說道:“告訴你家主公,就說本將同意了。”
然後招過趙雲,道:“子龍,以後就看你自己能走多遠了!右北平?白馬義從?對你來說,小了啊!”
在白馬義從,趙雲是曲長,看起來確實很低,但要知道公孫瓚其實也不過是一校尉而已,手底下也就還有軍司馬、假司馬比曲長大而已,他加入不過數年,能成為其手下區區幾個曲長之一,已經很是難得了。
趙雲不由大是感動。
然而,不等趙雲說話,公孫瓚就打斷道:“行了,不用多說了,升濟他也算是求賢若渴了,雖然沒有親自上門拜訪,但派人拜訪你家不止十次了吧?能碰上這樣的人為主,你該知足了!”
說著,公孫瓚就轉身離開了。
只是令趙雲驚詫的是,同時還有一句話輕飄飄的傳進了耳中——
“也許有朝一日,你我還能再見!”
再見?
自然不可能是見面這麼簡單了,那是份屬敵對?還是……
等混亂中的趙雲回神,公孫瓚竟已經帶著親兵離開了,留下軍司馬領兵回返右北平,還交代他直接去遼東也可以,他的家人會在隨後被送到。
沒有糾結,趙雲對公孫度是多有崇敬的,原本他就是想加入遼東的,只是當時因為大兄生病,不便遠離,又正好缺少錢財醫治,才加入了就近的,在右北平的公孫瓚的麾下。
現在大兄已亡故數年,公孫瓚的打賭又輸了,加上公孫度的求賢若渴,派人上門已有數十次,趙雲決定前往遼東。
不過這幾年公孫瓚待他著實不差,趙雲也不想就這麼一走了之,打算先回右北平,親自拜別公孫瓚之後,再自己帶著妻兒前往遼東。
隨後,趙雲就隨著白馬義從一道回返右北平,只是令他疑惑的是,這是大勝之後的繳獲全都歸於白馬義從,哦,不對,所有的俘虜都歸於遼東,白馬義從一個也沒有。要說繳獲的物資是為了補償,但和這麼多俘虜相比,還是差了很多吧。
這是為何?
心生不解的趙雲沒有問,帶著一道回到了右北平。待向公孫瓚正式告別,前往遼東的之時,看到大量的物資從遼東送到了右北平的時候,頓時有些明白了。
這是遼東“買”下了啊!
接著新的疑惑又來了,“買”這些人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