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地裡最近格外忙碌的人,不止領主一個。
比如領地光明與秩序教會的主教貝爾曼大人,就是忙到腳不沾地。
當然,為了至高無上的傳教大業而忙碌,對於每個信仰神明的使徒來說,就是最大的福報。
這種福報既是精神意義上的滿足喜悅,也有現實意義上的充實。
隨著濱海領地平叛行動的開始,和領主結盟的教會也在積極行動,不斷派出教士,前往被自由邪教荼毒的村莊,填補邪教被剷平後的信仰真空。
神明的歸神明,領主的歸領主,這是十分明確的合作,文森軍事鎮壓,教會恢復穩定。
之前被宣佈為判教之民,心中其實十分惶恐的村民,在宣佈效忠領主後,都積極要求迴歸正教,這讓原來紛紛被攆走的駐村教士們省了不少宣教功夫。
文森一路向北所向披靡,但是殺戮實在不算多,連教士都在感嘆,為什麼魔族王子成為領主,平叛時都沒有發生屠村這樣的常見行為。
要知道,屠村這種事對於貴族老爺們基本上就是基本操作,很多沒錢還要打仗裝逼的領主,就是拿屠村作為酬勞來給部下和傭兵發報酬的。
文森一路上進攻的村子不多,但是示範效果不錯,不少持觀望態度的村鎮都放下了戒心,有的提前宣佈歸順,有的準備看見軍隊就歸降。
不少被當做座上賓的邪教徒也被偷偷抓起來,有的送到了銀龍堡,有的直接塞給了教會。
一時間,主教貝爾曼驚奇地發現,原來失去的教區範圍正在快速恢復。
這讓興奮不已的主教大人精神煥發,整個人看起來好像年輕了十歲,連頭上所剩無幾的白髮都顯得格外精神。
白天,他會主持祈禱儀式,選拔外派人員,整理傳教和生活物資,抽時間講經培養年輕教士,到晚上處理還一切實務後,還忍不住要開啟日記本記下自己小小的功業,並在掛在牆上的教區地圖做出標記。
儘管領主文森曾經開玩笑地說過,正經人不記日記,也不會在地圖上開拓,但是主教還是認為那是年輕人的狂妄之言,年長者做記錄的快樂,他們根本想象不到。
隨著地圖上教會旗幟的增多,主教也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也許地圖確實太小,他要出城是巡遊安撫人心。
連魔族領主都敢深入險境,他這個在領地呆了近二十年的主教就那麼膽小嗎?
權力給人帶來的不光是榮譽,還有一種無法推卸的責任,主教是明白這一點。
教會有自己的護教騎士,如果再從教會直轄的土地上徵召一些民兵,場面也不會太難看。
到這個時候,主教反而有點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跟文森買上幾百套像樣的盔甲呢?
連骷髏穿得都比叫花子般的民兵強……
於是,主教貝爾曼也沒有擺排場,只是讓自己的護教騎士隊出動,和城外的徵召者與志願者匯合,加上教會的牧師和唱詩班,湊了一支五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開始了出巡。….
文森為了平叛,需要繞路或者停留作戰,所以行軍比較費時,但是主教大人專走大路,只擺放沿途的村莊,所以效率很高,又引人注目。
見到先有領主文森攻堅克難,後有主教貝爾曼宣教安撫,原本就人心思定的村民們更是歡欣鼓舞。
不過誰都不理解,為什麼今年這些大人物都如此勤政,之前幾十年都不見有人如此關心他們。
在努爾村,在多蘭村,主教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民眾們紛紛跪在道邊,請求神明的赦免和寬恕。
這讓喜歡聽讚美聲音的主教大人,心中無比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