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一開口,李源就知道她是什麼意思。頂 點
正如她剛才所說,誰也不是傻子,至多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李源送出“大禮”的時候,就知道陳晨一定會把自己賣掉,而被賣掉的結果,他也心知肚明。
很顯然,陳晨在暗示他想要加入他的團隊,拋開她的個人想法不談,恐怕主要還是上方指示。
簡而言之,上面需要在李源的身邊釘個釘子。
李源對此樂見其成。
美國之行讓李源明白了一個道理,他如果不想循規蹈矩的往前走,難以解釋的出格行為是少不了的,這隻會讓隔空觀望的大人物們感到不安。
與其這樣,倒不如順水推舟,主動幫他們安排個眼線。
陳晨是充當眼線的不二人選。
她有能力且信念堅定,由她充當眼線,是雙方都能接受的。
當然,眼線這個說法不太好聽,李源覺得用“傳聲筒”或“緩衝帶”來形容更恰當些。
有了陳晨居中傳聲,能夠有效的減少李源和高層間的誤會和摩擦,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譬如這次的“南聯盟事件”。
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是國人心中難以抹去的痛,作為重生者,李源當然不願意眼睜睜看著這件事發生。
關鍵在於如何幹涉。
肯定不能直說“北約會轟炸中國使館”,因為這只是種種複雜因素導致的結果,並非必然發生的事件。
李源需要做的,只是透露一個大致時間節點,專業人士自會在此基礎上做出周密安排。
誠然,當下的中國在軍事和外交實力上還不夠強,但這更多體現在對國際形勢的反應相對滯後上,一旦提前有所準備,必然導致不同的結果。
有備無患可不是說說而已。
……
陳晨還在等待李源的回答。
對於如何安置陳晨,李源有所考慮,但是關鍵要看她自己的想法。
“你去教書確實屈才,我是很希望你能來幫我的。至於你能做什麼”
李源伸出兩個手指,說道:“海外業務短期內不會作為工作重心,但是也需要有人主持大局,當然,主要是商務公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馮婉這次去美國,就是做這方面工作。她不會長期留在美國,需要有人接替這項工作。”
“我的身份……不太適合再回美國。”
陳晨不可能返回美國,那樣就失去了意義。
李源也明白這一點,緊接著說出真實想法。
“另一條路是做你的老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