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空間一陣搖曳,在場諸多修士更是第一時間祭寶、凝神。
前者的目的是提防擁有實體的攻擊,而後者的目的則是防備精神層面的攻擊。
而像是負責掌燈的赤火真人,更是直接加大了對手中這盞虛幻燈盞的法力注入。
只須臾,燈盞就火光大熾,光芒照亮了每個人的身心。
至於修為偏弱的築基修士,更是第一時間透過陣法之間的密切聯絡,將他們的法力結為一個整體,共同防禦共同應對。
由此也能看出,在場眾人也不愧是白雲觀這等大宗門的弟子。
對於各種突發情況,都有著一套成熟的應對預案。
很快,眾人就發現他們好像來到了一處環境頗為清幽的水榭。
天穹是一輪圓月,湖水中也是一輪圓月。
至於他們所立足處,則是由木板鋪就的小路,小路周圍還能看到很多搖曳的蓮花。
不僅如此,眾人耳畔甚至還能依稀聽到好似泉水叮咚的琴聲。
如嗚咽,似傾訴,哪怕是在場眾人都非常之警惕,但還是忍不住側耳聆聽。
隨即,不少人卻是難免感覺有些熟悉起來。
不久後,隊伍中比較擅長曲樂之道的修士就不由一驚,難怪他們覺得這曲調熟悉,這不就是曾經非常文明的《拜月小曲》麼?
所謂的《拜月小曲》,據說最初乃是廣寒仙府流傳出的一首祭祀曲。
本來乃是一首正兒八經的雅樂,後來流傳出來後,就在原本的基礎上衍生出各種改編版本。
又因為原曲難度太高,隨著流傳的越來越廣,甚至還出現很多原曲的節選,只重點彈奏其中一個片段。
但或許是原本的曲調過於優秀,無論節選哪個片段,都總能引得聽眾流連忘返。
眾人還真沒想到,在嵬岌寒淵竟然還能聽到這樣正宗的拜月小曲。
但是。
在場所有人依舊絲毫沒有放鬆警惕之心,別看在隊伍中他們好像很弱,只有區區築基修為。
但在白雲觀內,甚至是放諸到整個修仙界,他們卻絕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親身參與過的冒險,經歷過的鬥法都只多不少。
又因為出身大派,白雲觀門內的卷宗更是看了不少,見識要遠超一般的修士。
他們深切的明白,似是這種短短一兩秒時間內,眼前的一切就天翻地覆的情況,大機率就是中幻術了。
至於罪魁禍首大機率就是就是那具晶瑩如玉的骸骨!
習慣性的望向了四面八方,確切的來說是看向了為首的鐘立霄和禹雲暮兩位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