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迴歸後,鍾立霄則開始繼續提筆描摹李郎中的畫像。
和王張氏一樣,李郎中此人其實也挺好懂的。
這是一個有著醫者仁心的杏林高手,在村民心中有著崇高地位,治癒過很多疑難雜症。
始一落筆,鍾立霄首先就回想起李郎中和王張氏之間的交流。
很顯然,這個時候王張氏已經沒有餘財看病了,李郎中態度依舊非常和善。
此外,李郎中留給他最深的印象,就是對醫術孜孜不倦的追求。
李郎中就像是一個老小孩般慫恿王張氏來向他求醫的名場面,更是不斷浮現在他的心頭。
這一度讓他想起了前世那位踮起腳看美軍航母的劉老將軍,這種源自一顆碧血丹心的強烈渴望和期盼,最是能打動人心。
唸到,筆落。
鍾立霄筆下的李郎中,童顏鶴髮,醫德高尚,還多了幾分童真。
隨後,李郎中看到他也束手無策時的黯然,以及看到他似乎找到了診治方法時的興奮,都一一浮現在他面前。
和王張氏尚且不同,鍾立霄也學過醫術,看過諸多醫案,前世更是親身經歷過父母年邁後疾病纏身時的無力,也因此更加能夠和醫德高尚的李郎中共情。
但願世上無人病,哪怕架上藥生塵。
或許這才是一個醫生最高的品德最求!
但是。
這種理想狀態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吃五穀雜糧,難免三災八難。
對於病人而言,最苦最難莫過於疾病纏身而無藥可醫。
而對於一個醫者而言,最大的願望或許莫過於,採得三山藥,煉成九轉丸,一粒解沉痾。
漸漸地,李郎中這樣一位醫德高尚醫術高超,始終還在孜孜不倦追求醫術進步的神醫就躍然紙上。
烙印。
滴血。
一道明晃晃的光芒一閃,李丹溪李郎中手拿一卷醫書的畫像就浮現在了神通圖譜之上。
雙目炯炯有神,抬頭仰望,好似欲要望穿天人之隔,窺見仙界所珍藏醫書丹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