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權臣> 第一零七二章 爭鋒京都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零七二章 爭鋒京都城 (2 / 2)

“韓總督倒也如此問過,而且還將姜思源找過去,證明魏軍投降,是姜思源說服成功。只不過林誠飛卻聲稱,魏軍向燕軍投降,不過是因為燕慶世仇,擔心向慶投降,慶軍將士會血腥報復……!”朱小言緩緩道:“他堅持要率軍入城……只不過韓總督卻當場翻臉,拔出了劍,訓斥林誠飛是強詞奪理,想要撕毀盟約,而且警告林誠飛,如果慶軍想要撕毀盟約強行進城,那麼就是率先不仁,而燕軍不義在後,可對得住天下人!”

韓漠想象著韓玄齡盛怒之下擲地有聲的模樣,眼圈一紅,一隻拳頭已經握起。

“當時燕軍諸多將領也都拔出劍來,俱都叫嚷,林誠飛見勢不妙,知道無法再爭,便要離開,只是臨去之時,韓總督對他下了限時令,告訴林誠飛,三日之內,慶軍必須盡數向北撤退,否則便是違背盟約,那麼燕軍只能刀兵相見。當日韓總督便讓燕軍駐守了魏都各門,封鎖城門,更是在北門佈下重兵,只待時限一到,便要出城進攻慶軍。”

“慶軍睏倦之師,強弩之末,自然不可能是我大燕之敵!”韓漠淡然道:“林誠飛如果聰明,就該立刻撤兵!”

“一開始,慶軍似乎沒有離開的意思,全軍整備,在北門外列陣,似乎真的想與燕軍一較高下。”朱小言臉顯出嘲諷之色:“次日甚至還有一員將領前叫囂,辱罵燕軍不仁不義,違背盟約,當時韓總督站在城頭,射了一箭,正中那將盔纓,嚇退了慶人,三日之後,林誠飛顯然還是有些分寸,知道在那種情況下,絕非燕軍敵手,所以領兵欲往東退,返回南陽關……!”

“自然不能讓他們返回南陽關。”韓漠立時道:“南陽關乃是重要關隘,已是我燕軍後勤補給的必經之路,他們若是退往南陽關,就等於切斷了我燕軍後勤補給線,而且堵住了我燕軍回撤的後路!”

“正是如此。”朱小言微微點頭:“所以他們尚未行出多遠,燕軍騎兵傾巢而出,尾隨在慶軍後面,韓總督派人告知林誠飛,慶軍只能北,不能東退,若是東退,那麼燕軍只能攻擊……慶軍數萬疲憊不堪之師面對燕軍近萬鐵騎,不敢輕易動彈,林誠飛派人向韓總督交涉,雙方經過一番爭吵,韓總督並沒有退讓,而林誠飛固執地令慶軍東退,韓總督下令騎兵攻擊,殺傷了慶軍後隊數百人,林誠飛這才知道韓總督不是開玩笑,想必他心中定是氣惱無比,但是卻還沒有喪失理智,最後還是無奈北……!”

“袁慕的軍隊在山北郡進展如何?”

“山北郡已經落入慶軍之手。”朱小言道:“但是慶國西北軍團在山北苦戰,受到重創,拿下山北郡之後,卻沒有繼續前進,而是留在山北郡第一城鳳凰城休整,林誠飛的軍隊只能北山北郡,與袁慕的軍隊會合。”

韓漠沉吟片刻,若有所思,終於道:“這兩支軍隊合在一起,兵力不少,而且在山北郡得到休整之後,恐怕用不了幾個月就能夠恢復元氣。”他一根手指放在自己的太陽穴處,身子斜側著:“接下來,慶人只有三條路,第一是固守山北郡,但是以林誠飛和袁慕的性子,他們絕不會甘於坐守,這對慶國的國家利益也沒有好處。其二,則是聚兵再次南下,與我大燕撕破臉皮,要與我燕軍主力在京都城決一死戰……他們不想看到我燕軍休整壯大,這條道路很有可能,但是決定權應該取決於京城的那個女人……!”說到這裡,他微微頓了頓,想到了那個雍容華貴卻又**無比的慶後,當初二人****,花樣百出,**交融各得所歡,但是用不了多久,卻將成為一較高低的勁敵。

朱小言見韓漠沉吟,問道:“你所說的第三條路,自然是指安西郡!”

“不錯!”韓漠點頭道:“安西郡乃是魏國最西邊一郡,安西郡大雪山之下,便是數百里草場,非但是魏國更是天下良駒產地。除此之外,安西郡還有豐富的礦產……魏國能夠建立強大的騎兵軍團,歸其根由,便是擁有安西郡的存在。”

“不錯。”朱小言點頭道:“安西郡是魏國建軍之根,沒有安西郡,魏國恐怕早就被慶國吞滅!”

“所以慶人亦有可能從魏軍北部穿過去,直取安西郡。”韓漠冷笑道:“安西郡兵力薄弱,那邊的兵力早已經抽調到京都城參加京都保衛戰,幾乎無軍駐守,根本抵擋不住慶人,一旦被慶人佔了安西郡,那麼……對我大燕將是極大的威脅,如果慶國人不急於求成,不準備與我大燕速戰,那麼必會襲取安西郡!”

安西郡乃是魏國西部重地,它與山北郡並不接壤,中間被地域極大的魏郡從中切開,所以想要從山北郡進入安西郡,就必須穿過魏軍北部地區。

“韓總督若是知道五少爺也是如此想法,必定會十分欣慰。”朱小言輕聲道:“拿下魏都,更是將林誠飛逼的北,燕軍下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那些將軍們每日裡飲酒歡宴,自以為燕軍已經天下無敵。好在韓總督還是極為清醒,他也是猜到了慶軍有可能襲取安西郡,所以將五少爺先前用來截斷京都糧道的孔非緊急調往了魏軍北部,魏軍北部雖然並無險要關隘,但是有一大片沼澤地帶……!”

“黑林沼?”

“正是。”朱小言點頭道:“只要孔非能夠率領兩萬軍隊迅速抵達,扼守住黑林沼,那麼慶軍想要襲取安西郡就困難重重……!”

韓漠閉雙眸,輕嘆道:“如果二伯在……何愁慶國不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