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後,李沆召六部尚書到宰相衙門——中書省開會
大清早散了朝會,六部官員都有心事
都知道,為了彌補皇帝和大太監錢敬心靈創傷,六部少不了被宰相拿來說事
六部,除了兵部尚書紀春曉,刑部尚書何春堂,吏部尚書葉春莘仨人一個心眼,就想扳倒那個死太監錢敬外
其他三個尚書,禮部尚書顧君初,戶部尚書馬高平跟錢敬一個戰壕,穿一條褲子的主
六個尚書,只有戶部尚書範景升是誰也不參合的人,看著五個人怎樣在宰相面前出洋相表自己衷心
在中書省見面,幾人互相抱拳施禮都免了,各懷自己心事
李沆全當看不見,會間,他詳細詢問了兵部尚書和刑部尚書,關於此次拿住遼國奸細問題
一開場,刑部尚書何春堂就言,道家秉持德性,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萬物,世間什麼事都應該有個理,這理在人心,理在天下,理在萬民,誰都不應該效法前朝臣宋琪和辛緣博,結黨營私,以利充蔽
很顯然,何春堂對宋琪乃至辛黨案如今還耿耿於懷
未等李沆開言,兵部尚書紀春曉道,曾經在小學,就聽私塾老師說過,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人人都道結黨,未見得有人營私,偏就被人詬病,趕回老家,我輩哪還有立錐之地
六部尚書,三人哂笑,倆人不語,只有一人抱腕當胸
李沆道,辛黨案與宋琪案那是皇帝御筆親批,你我幾人,任誰都沒有能力翻案,但是,就只一個辛緣博憑藉自己權利批評自己屬下顧君初問題上,每個人都不是睜眼瞎,辛緣博確實為人少了那麼點儒家風範,道家隨和
顧君初一聽,宰相是向著自己的,差一點沒給他跪下磕倆,滿臉都是士為知己者死的樣子
吏部尚書葉春莘一聽道,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過則蕪憚為改也,宰相大人,你這話就不對了,就是再錯,革職也就頂天了,為什麼還要定性為案,這對先朝老臣是不是太狠了點兒?
其餘幾個尚書,除了顧君初,無不被葉春莘逗樂
看樣子,這六部會議開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李沆只能散會
話說,此書主人公蔡元朗,前文書說道,蔡元朗因拿遼國細作有功,再度升官,由五品兵部員外郎升任從四品郎中
對於官,他已經無所謂了,經過兩次罷官,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動搖,甚至,就是對人生,他都有所懷疑
只是他無論怎樣也想不到,自己只是官務在身,無奈何就被遼國記恨,自己無論如何想不到,一個遼國細作會對自己咬牙切齒痛恨
回想遼宋邊境戍邊年月,自己到底殺了多少遼人,他們才會對自己這樣仇恨?他想不到,也不敢想
他除了領兵打仗,根本什麼逗沒做過
吃罷早飯,他曠了工,沒有去上班,前去京城門外踏青
陽春三月,京師之內,到處一片春意盎然
這是蘇雨荷與自己結伴來到京城後,蘇雨荷第一次主動相約
蘇雨荷對自己有過救命之恩,又在此次拿住遼國奸細事情功不可沒,蔡元朗只能曠工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