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究竟是.?勞倫斯他還有這種能力?!”
坐在國王身後的王儲殿下更是情不自禁地張大了嘴,望著那宛如白晝的發言臺,半晌都沒有回過神來。
在勞倫斯拿出那幾個玻璃罩時,路易王儲就立馬認出來了,這是前些日子由自己親手打造的小部件。
而作為製造者的王儲心裡更是無比清楚,那些玻璃罩根本就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無非就是一個抽走了空氣的密封玻璃球,中間插進了一根碳化竹絲而已。
“我的老天,勞倫斯究竟是怎麼讓它放出這麼強烈的光芒.”
路易王儲呆呆地凝望著自己的好友,已經驚訝地說不出任何話語來。
而在觀眾席的最前排,那二十多名評審委員更是有些坐不住了。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些自然哲學大師們也紛紛在腦海裡蒐羅著各種現有的理論,而後面色凝重地互相交頭接耳起來:
“這是用了什麼特殊燃料的油燈嗎?怎麼會這麼明亮?!”
“不太像,我剛剛一直在仔細地盯著拉瓦錫院士的動作,他根本沒有用火點燃那些玻璃球。”
“或許是那玻璃球內塗有什麼化學藥品?白磷燃燒時也能發出類似的亮光。”
“嗯,許多馬戲團裡的障眼法就是那樣的。”
“看上去也不對,這光亮比燃燒的白磷要穩定太多了,你沒有發現嗎?這都已經持續發光一分多鐘了,那些玻璃球的亮度卻還是沒有任何變化。”
“沒錯,而且那些玻璃球都是完全密封起來的,這就意味著裡面的空氣十分有限,不可能是靠著燃燒發出來如此強烈的光線。”
“嘶不是靠著燃燒反應嗎.這,這怎麼可能呢,就連我們頭頂的太陽也是靠著無盡的燃燒才能散發出來陽光,這些玻璃球究竟是?!”
一時間,評審委員們也是眾說紛紜,誰都不能為眼前的這一幕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委員中最具威望的達朗貝爾院士則是一言不發地看著發言臺上,與其他人的關注點不同,他並非注視著那些小太陽一般的玻璃球,而是緊緊凝視著那些高塔一般的金屬堆:
“這些像是金屬塔一樣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電與磁.難道這和電磁有什麼關聯嗎?”
達朗貝爾院士的臉上流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凝重,即使以他那淵博的學識,也無法說清楚這些玻璃球到底是如何亮起來的,以及為什麼那些玻璃球一與金屬堆相連就能綻放出如此強烈的光芒。
發言臺上,勞倫斯的視線掃過那一張張震驚無比的面容,不出意外地笑了笑。
他所拜託路易王儲打造的這些玻璃罩,其實也只是幾個簡易的白熾燈泡而已。
這些燈泡的製造並不費勁,不論是高強度的耐熱玻璃,還是抽真空的技藝,這些工藝在十八世紀末就已經很是成熟了。
至於最重要的燈絲,勞倫斯雖然找不到最為合適的鎢絲來充當,但使用碳化竹絲也足以讓這些燈泡持續亮上幾十個小時了,畢竟在愛迪生改良燈泡之前,碳絲燈泡就是當時市面上最成熟的設計。
而用來給這些燈泡供電的,則是桌面上那幾個高塔一般的金屬電堆了。
這些電堆也並不是什麼過於超前的作品,在歷史上,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在1800年就發明了原電池,並根據原電池原理設計出了更加穩定、電壓更高的伏特電堆。
拿破崙就曾經觀看過伏特利用這些電堆進行實驗演示,並且大受震撼,興奮地賞賜了伏特一枚勳章和數萬法郎,以資助他繼續進行電學研究。
而勞倫斯製作的這些電堆也正是採用了伏特的設計。
雖然這種設計與後世的蓄電池相比還是十分原始,但用來應付這場學術答辯已經綽綽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