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後的3月2日。
巴黎近郊。
這裡聳立著一片錯落有致、巴洛克風格的大型建築群,光是庭院就有足足十五個之多,包括周圍數百畝的土地也都歸屬於這片建築群。
內部的設施同樣是一應俱全,宛如一個擁擠的小市鎮,裡面甚至還建有一間教堂、一座手工工廠以及一座大型養老院,容納了數千名生活在此的居民。
市民們都對這片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再熟悉不過了。
這裡便是一百年前由太陽王路易十四下令興建的,用於安置退伍及傷殘軍人的巴黎榮軍院。
為了讓那些經歷過戰爭創傷的退伍士兵不再流落街頭,也是為了提振軍隊士氣,路易十四特意修建了這座榮軍院,讓居住於此的殘老軍人們能夠不為生計發愁,無憂無慮地度過餘生。
當然,肯定不是每個士兵都能享受到這種規格的福利。
能夠有資格居住在巴黎榮軍院的,自然也都是那些功勳顯著但又處境艱難的退伍軍人們。
莫迪斯中校的住處就在這裡。
事實上,自從在巴黎軍校任職之後,莫迪斯中校的薪水是完全足夠支撐他在市中心買下一棟獨棟公寓的,軍校內部也分配有一棟他的私人住宅。
但是中校本人並不願意搬離榮軍院。
倒不是為了享受這裡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侍奉,而是因為莫迪斯中校更願意和那些一同經歷了兩次大戰的戰友們待在一起。
居住在榮軍院的這些年老體衰的退伍軍官們在戰爭時期大都互不相識,天南地北地分散在各自所處的軍團之中。
但是,對兩次大戰的共同記憶將還是如今的他們緊緊聯絡在了一起,成為了彼此間最緊密的羈絆。
每當這些退役軍官聚在一起閒聊時,他們的話題也基本上離不開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英國人、哥廷根戰役以及大體一致但又各自有異的軍旅生活。
即使年輕時彼此都素不相識,但這種血濃於水的戰友情感還是讓榮軍院的退伍軍官們萬眾一心、極為團結。
由此,他們自發組成了一個極具凝聚力的愛國***,自稱為白衫軍。
這個名字的來源就是榮軍院的退伍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穿的白色襯衫。
白衫軍在平日裡相當低調,活動範圍也都基本侷限於榮軍院內部,所舉行的活動也大都是諸如聚餐、看戲、晚會這樣人畜無害的娛樂活動。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白衫軍只是一個影響力微乎其微的小組織。
榮軍院裡這些退伍軍官曾經可都是法蘭西陸軍的中流砥柱,即使已經退役,他們仍然對軍隊中最重要的基層士官和低階軍官有著不俗的影響力。
就例如莫迪斯中校,他雖然早已卸任了阿爾卑斯軍團第十二步兵團團長的職位,但如今,這個步兵團的三位營長中就有兩位是莫迪斯中校一手在戰火中提拔培養起來的,他們之間的交情不可謂不深厚。
其餘的退伍軍官基本也都是如此,許多人都還和曾經的舊部們保持著聯絡,而這些舊部們如今也都接替了他們的位置,成為了法蘭西陸軍新一代的支柱。
哪怕是一位出身高貴的將軍,也絕對不想平白無故地得罪這些萬眾一心、凝聚力極強的白衫軍們。
當然,白衫軍們也很清楚,他們這些退役軍官該做的是在這座恢宏的榮軍院中安享晚年,而不是利用這些影響力去幹涉軍隊事務。
否則,如果白衫軍們不保持這種低調的行事態度,恐怕軍隊的高層們不顧付出慘痛代價也要對榮軍院進行一番清洗了。
...
3月2日的清晨,榮軍院內一間燒有爐火的溫暖房